「沉默殺手」超越新冠肺炎 「B肝→肝癌」日殺15人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前中華職棒兄弟象總教頭王光輝因肝癌病逝,享年56歲,令球迷無限惋惜。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天約有15人因B肝導致的肝癌而失去性命,然而國人對B肝普遍存在迷思,包括「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就不用治療」,甚至有多達7成5的病友不知道,B肝治療停藥後會有復發風險。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示警,國內有180萬人感染B肝病毒,多數人卻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

台灣是全球第一個全面實施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的國家,民國75年迄今35個年頭,成功使國內B肝盛行率明顯下降,但疫苗並非萬能。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化學工廠,國內目前卻有180萬人感染B型肝炎病毒,多數人甚至不曉得自己是帶原者,後續可能錯失治療良機,悄悄步入「肝病三部曲」,進一步惡化為肝硬化和肝癌,嚴重威脅生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報告,肝癌造成7,881人死亡,其中約7成和B型肝炎有關。以此估算,國內每年有超過5,000位(每天約15位)B肝病友,因未妥善治療而死於肝癌。

臨床發現,國人普遍對B肝防治存在迷思,台大醫院肝炎中心蘇東弘醫師表示,除了坊間常聽到的錯誤觀念──蚊子叮咬會傳染B肝、B肝無症狀就不用治療、作息規律不熬夜就不用擔心惡化為肝癌──國內一份針對240位平均病齡24.3年的B肝病友線上調查也顯示,逾4成病友瞭解B肝會增加肝癌風險,但約7成5病友不知道停藥後會有復發風險,且2成5病友在肝指數和病毒量正常後會自行停藥,無形中讓自己暴露在惡化的風險中。

▲B肝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染,正常來說同床共眠不會傳染。A、E型肝炎比較需要擔心唾液傳染。(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B型肝炎病毒是經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傳染,日常舉動包括被蚊子叮咬、同床而眠、同鍋共食、上廁所、用馬桶和擁抱親吻等,都無需過度擔心。不過,如果是因母子垂直傳染或其他血液、體液接觸而感染則要提高警覺,應及早檢查、追蹤和治療。

蘇東弘表示,一旦確診,即使身體無症狀,早睡早起,肝功能指數和胎兒蛋白數值正常,B肝病友仍應積極用藥,定期監測B肝病毒量與肝臟纖維化程度,將病毒量壓到最低,才有機會讓肝功能恢復正常,降低肝癌風險。

▲蘇東弘醫師表示,當B肝病毒進入肝臟細胞長存,成為B肝表面抗原帶原者,其中約40%會有肝臟發炎的情形,而形成慢性B型肝炎,後續會有肝硬化(15~20%)和肝癌(3~5%)的風險。可怕的是,肝臟沒有神經,慢性肝炎不一定會有症狀。(圖/記者陳弋攝影)

「太多B肝病友必須接受治療卻沒治療,而且治療應該提早。」義大醫療財團法人肝病中心許耀峻醫師表示,B型肝炎病毒只要存在人體內,隨時都會危害肝臟健康。目前B型肝炎的治療主要是以抗病毒藥物壓制病毒,因無法完全治癒,因此患者需像控制高血壓一樣,規律每天用藥。

許耀峻提到,門診曾有一名41歲的B肝個案「阿發」,本身是貨車司機,自20幾歲因無法捐血而意外發現B肝帶原後,多年來體內B肝病毒量如坐雲霄飛車般忽上忽下,肝功能指數屢屢破千,囿於健保藥物給付規定嚴格,家中經濟無力自費,日子過得提心吊膽,須隨時觀察自己皮膚是否泛黃(黃疸)或精神異常疲勞,就怕引發致死率高的猛爆性肝炎,或是肝病三部曲的時程加速,確診肝癌的日子提早報到。

▲許耀峻醫師指出,B肝病毒(HBV)是一種DNA病毒,會躲在肝細胞核內,很難清除。(圖/記者陳弋攝影)

許多國際醫學共識或指引都建議,病友只要B肝病毒量大於2,000IU/mL且肝纖維化達中級(F2)即應積極治療,持續用藥。不過,國內現行健保條件嚴格,針對B肝患者給付用藥的規定為連續2次檢查,每次檢查間隔3個月,病毒量皆需超過20,000IU/mL且嚴重肝纖維化(F3)。許耀峻表示樂見政府今年3月放寬健保給付條件,嘉惠更多病友治療,遠離肝癌風險,還希望政府能繼續逐步放寬。

▲超音波有助於提早發現肝腫瘤,但慢性B肝患者就算肝指數正常、沒有症狀也不代表肝臟百分百健康。(示意圖/讀者提供)

每年10月是國際肝癌防治月,賴基銘呼籲,B肝、C肝同為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近年國內積極推動的C肝照護政策成果豐碩,可望超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目標,在2025年消除C肝,然而也希望C肝的積極照護政策可作為B肝的借鏡,讓病友獲得更多協助和健保支持,避免肝炎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而民眾也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一旦確診B肝,記得趕快就醫治療,預防肝硬化與肝癌的發生。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