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梁雪婷報導

▲菜販廖炯程估算,台灣人一年就吃掉了7億顆鳥蛋。(圖/資料照)
從夜市、火鍋、鐵蛋到佛跳牆,餐桌上總會出現俗稱「鳥蛋」的鵪鶉蛋。菜販廖炯程估算,台灣人一年就吃掉了7億顆鳥蛋!不過在逛市場時,總會看到菜販將鳥蛋泡在水裡。對此,他作出了解釋。
廖炯程透露,台灣主要飼養的是「日本鵪鶉」,飼養容易、體型小、每隻一年可以產將近300顆蛋,是名副其實的「產蛋機器」。以台灣有登記的養殖場來計算,就有200萬隻以上鵪鶉,一年總產量約6~7億顆,平均每人約30顆,外銷量也達1~2億顆。鵪鶉蛋外型奶油白底加上深咖啡斑點,是為了「擬態保護色」,在野外躲避天敵,藏身在草叢中不易被發現,所以黑點越黑越多,代表越健康。
關於鳥蛋,網路一直有「假鳥蛋」的都市傳說,證據是「大小一致」、「蛋黃完美置中」,不過這種說法純屬誤解。畢竟「假鳥蛋」需要具備的技術成本,從蛋殼到蛋白質替代物,再到塗裝與密封工序,成本可能高達1至2元一顆,遠高於真正鵪鶉蛋0.7元的成本。
鵪鶉蛋體型雖然只有雞蛋的五分之一,但營養成分密度卻相當驚人,包括補血補氣的鐵含量,蛋白質、維生素B群、鋅、磷也不輸雞蛋。另外,鵪鶉蛋熱量低,膽固醇含量適中,4-5顆鳥蛋才約等於1顆雞蛋。

▲菜市場的鳥蛋都泡在水裡,主要是為了保鮮。(圖/翻攝自廖炯程臉書)
在市場上,可以看到販售的鳥蛋都是泡在水裡,而且每天早晚要換水。廖炯程解釋,這不是為了降火氣、清洗,而是為了保鮮!他指出,熟鳥蛋如果不泡水,室溫太熱或接觸空氣氧化很容易造成變質酸臭。民眾買回家當天沒有吃掉,也要放水蓋過蛋面冰冰箱。他指出,鳥蛋因為體積小,保存時間也短,通常只能放個1~2天,畢竟整顆都是蛋白質,同樣是細菌喜歡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