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緬甸最惡名昭彰的詐騙基地「KK園區」,近期遭當地政府突襲,詐騙巢穴被抄,器材與首腦被逮,超過1500人逃離該園區,但此舉並未剿滅東南亞國家的詐騙生意。根據法新社報導,當地其他詐騙集團竟展開「徵才潮」,吸收選擇留下的詐騙工,繼續騙、一路騙,一起騙。
緬甸軍政府日前突襲KK園區查獲30組星鏈終端。(圖/翻攝自X平台 @VietPhiTrung)詐騙工獲自由後仍留當地
報導指,東南亞各地,網路詐騙園區橫行,每年詐騙金額達數十億美元,主要手段包括愛情詐騙與家密貨幣詐騙等等。而從事詐騙者有不少人是被人口販賣集團強迫,或是以高薪誘騙前往。
緬甸官方在10月下旬突襲惡名昭彰的KK園區,甚至還查獲詐騙集團用馬斯克的「星鏈」犯案。在逮捕首腦與查獲器材後,當地被誘騙、逾1500名工人逃往泰國邊境,然而,仍有人為了賺不義之財留下,尋找新的詐騙機會。
月薪4萬台幣吸引詐騙工繼續騙
一名自稱「自願詐騙工作者」的中國男子向法新社表示,10月23日有數百名從 KK園區逃出的工人,跑到他所在、距離KK園區僅3公里的另一個園區,來找尋下一份詐騙工作,主因是月薪可達1400 美元(4.3萬台幣)。
該名中國男基於安全考量要求匿名,但透過通訊軟體分享了即時定位,顯示他身處緬甸境內、靠近泰國邊境。他說:「有些人會被無良老闆帶走,有些人會被好公司帶走,一切都看運氣。」
「全球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倡行動」(GI-TOC)資深專家陶爾(Jason Tower)表示,不少KK園區的詐騙犯只是被「重新招募」到其他詐騙集團。他說:「有些人正在尋找新的地方繼續從事詐騙,他們可能把這當成一份工作。」
由於加密貨幣的匿名支付網絡,以及受害者因羞愧而不敢報案的情況,詐騙造成的損失難以估算。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僅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受害者,在2023年就被詐取高達370 億美元(約1.1兆元台幣),而全球損失可能「遠不止於此」。
為什麼緬甸邊境成詐騙溫床?
自2021年政變奪權的軍政府,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幫兇,對這些詐騙園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因他們為軍方的地方民兵盟友帶來了龐大利益。
但緬甸同時也面臨主要盟友中國的壓力,中國對詐騙園區「招募與詐騙自家公民」極為不滿。
上月,緬甸軍政府聲稱軍隊突襲KK園區內約200棟建築,並發現超過2000名詐騙犯。但分析人士認為,這場突襲行動規模有限、且經過精心安排,主要是在回應外界壓力,但又不至於重創軍政府從詐騙集團手上獲得的利益。
誰是自願誰是被拐 很難辨
這次行動造成約1500人逃入泰國,這些參與詐騙者來自28個不同國家,根據泰國地方政府的資料,其中約有500名印度人與200名菲律賓人。
而如何分辨誰是被人口販賣的受害者、誰是自願的詐騙工人,成了泰當局面臨的難題。
一名要求匿名的菲律賓男子向法新社表示,他在10月22日與約30名同胞一起逃離KK園區,當時一支支持軍政府的民兵抵達支援鎮壓。該男說:「大家都往外跑,這是我們逃脫的機會。」
他表示,自己帶著能拿的少數物品,逃出據稱被人口販賣集團帶入的園區,隨後搭船穿越邊界進入泰國西部。
KK園區大爆破炸毀,「上千人跳河出逃」畫面曝光。(圖/翻攝自看看新聞)KK園區2萬員工 多數是中國人
有專家估計,KK園區先前有約2萬員工,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國人,因此逃入泰國的人僅占不到 10%。但留下來的人並不一定是出於自願。
中國詐騙工人受訪稱,KK園區被抄了之後,當地武裝團體紛紛趁機撈錢,將失業的詐騙工「賣」給其他園區,每人價格高達70000美元(216萬台幣)。
目前仍難以判斷,這些人究竟是被「挖角」的自願工人,還是遭人口販運的受害者。
緬甸突襲被認為是作秀
該名中國詐騙工還表示,突襲後「每天晚上都能聽到爆炸聲」,但他認為那只是「作秀」,並非緬甸當局真正的打擊行動。
隨著被迫或自願的詐騙工人持續流動,維權人士表示,只有追查並懲治幕後的中國主謀,問題才能根治。
緬甸「人口販運受害者援助民間網絡」(Civil Society Network for Human Trafficking Victims Assistance)的克里提亞(Jay Kritiya)表示:「這些人(幕後老闆)必須被逮捕、起訴,並沒收所有資產。那才是真正的打擊行動。」
中國判緬北詐團「白家」5人死刑
BBC 4日報導,中國已判5名與緬北詐騙生意有關黑幫高層成員死刑。根據中國官方訊息,中國深圳中級人民法院,4日一審判決,將緬北詐騙集團四大家族之一的「白家」主要成員白所成、白應蒼、楊立強、胡小姜、陳廣益5人判處死刑。
報導指,白家長期盤據在緬北果敢地區,從事電信詐騙、開賭場、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綁架、敲詐勒索、強迫賣淫、組織他人偷越境等犯罪活動。上述行徑造成至少6名中國人死亡、1名中國人自盡、多名中國人受傷。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