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說故事嗎?讓親子閱讀更有趣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熊婉婷(Mi-Life 生活迷)

親子閱讀,能不能更簡單?

期望「孩子主動讀書、學習」,應該是每位家長的前三名心願,可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因此對很多爸媽來說,親子共讀真是辛苦又漫長的路。

▲圖/Pixabay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

雖說閱讀很重要,但很多家長搞不清楚,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性在哪裡,我認為在談親子共讀前,家長得先明白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知道這件事必須要持續,家長自己也得跟著做,否則如果只有叫小孩看書,父母親卻沒跟著一起看書時,長久下來家長在閱讀學習的路上仍會感到挫折。

李家同教授在《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一書提及:「小朋友的閱讀不夠,國文和作文就不好,連帶數學也一定不好,因為抓不到文章的主旨,也看不懂題目。普通常識不可能都來自於課本,一定要大量的閱讀才有助於提升能力」,在所有學習發展裡,語文是所有領域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發展,語文能力裡包含了「聽、說、讀、寫」,這四項能力之所以重要,因為「語文」是所有其他學習領域的發展關鍵,建立一定程度的語文基礎後,孩子進而學習其他知識,這就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老媽的閱讀妙招

回想自己的閱讀啟蒙期,應該追溯到幼兒園的時候,從小家裡就有許多童書、故事讀本、百科…等等,老爸是長期在海上飄盪的軍人,所以我跟弟弟都是媽媽一手拉拔長大,說實話真的沒印象「親子共讀」這些片段(如果有,老媽妳可得跳出來洗清白啊),雖然我沒記得老媽唸故事繪本給我們聽的慈母畫面,可有件重要的事卻深深烙印在心裡:「剪報紙」。

當年是國語日報流行的年代,回家寫完功課後,就跟弟弟翻讀報紙上的文字、有趣的笑話、猜字謎、圖片,我們各有一本剪貼簿,可以把喜歡的內容剪下來整理收藏,有時候是想要比弟弟的剪貼簿更豐富,所以努力地收集內容,有時候是真的覺得小故事或圖案很有趣,反正當時年紀也小,而不管怎樣,我們就在這一刀刀落下的淺移默化中,漸漸培養閱讀的興趣。

誰說培養閱讀習慣,一定得要爸媽絞盡腦汁唸出精采生動的故事呢?我想在這樣的壓力下,恐怕大部份家長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回想起來,老媽訓練我們家小孩的方式也不賴,事實上剪貼報紙,也是另一種培養閱讀的方式,而且讓孩子動手搜集文字更有趣!

學習,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台灣教育體制要求下,很多家長其實對小孩的要求,不是「廣泛的閱讀習慣」,而是「狹義的讀書考試」,誤以為把課本念好考試滿分,就是會讀書了,但在我看來這是兩件事,前者是透過閱讀,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他人生中如遇到問題時,能有足夠知識主動尋求解決方向;而後者的義務教育內容,除了幫助每個學童建構對世界的認知,以未來性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實現社會平等與多元適性發展。

我曾經有過一段跟「語文訓練」結親家的歲月,站在台上演講看起來好像很風光,但下台後卻花很多時間苦讀,同學在教室外面追逐嬉戲,我在背名言佳句,同學在討論流行裝扮,我在讀文學名著,把這些典故轉成站在台上演講可用的資料庫之一。背誦課文、不斷的練習…,看似辛苦的學習方式,就為了能將學到的東西內化,小時候不懂事覺得辛苦,長大後回首這些學習過程,漸漸發現當你擁有越多、越廣的知識時,未來能解決並應付更多問題。

學習從來就不是件輕鬆簡單的事,唯有孩子變得喜歡閱讀,願意主動時,才會甘之如飴的學習,如果覺得「親子共讀」有點難起頭,或許試著用更簡單的玩法,像是剪貼報紙、圈畫喜歡的文句、猜字謎、故事接龍之類的有趣活動,陪孩子一起在語文世界成長,誰說一定得把故事念好,才算是親子共讀呢?

當然我還是得要說,在教養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爸媽投入幾分,孩子就成長幾分。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