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一開講/高薪徵才!宋朝畫家李安忠年薪「一千萬」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登錄的第一件「國寶」是哪件文物?我想很多人也許不知道。

是翠玉白菜嗎?還是肉形石、還是毛公鼎?(有人開玩笑地說以上三件合起來,剛好可以煮一鍋酸菜白肉鍋。)

當然,以上皆非。

2008年12月24日,由國家正式公告(會授資籌二字第0972115965號)登錄為「國寶」的第一件台北故宮文物,是宋代畫家李安忠繪製的一個小小的扇面〈竹鳩圖〉(故畫001257N000000003)。

這件作品其實一點都不起眼,尺寸只有區區25.4x26.9cm,在瀚如煙海的故宮文物當中,它又要如何脫穎而出,成為台北故宮第一批送審的文物?一定有它的道理在,要不然又如何讓故宮慧眼識英雄而雀屏中選?

當然啦!在此我要為那些所謂「排名」順序先說明一下。國寶就是國寶,那個排名只是送審順序先來後到的差別而已。順序名次沒有甚麼意義,文化的價值也不會因為是否登錄為國寶而有任何的損失。文化部也沒有為這些國寶訂名次,純粹只是公告時間不同而已。

不過,李安忠的這件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故宮在第一批送審文物當中,而且也順利成為整個故宮第一件被登錄為國寶的文物。這又是什麼理由呢?

有官銜還有簽名的畫作

古代書畫作品,通常以三種型式裝潢保存:掛軸、手卷、冊頁。通常比較大張一點的作品,直式的就裝裱為掛軸,橫式的就裝裱為手卷,而小件的作品在一尺左右的,就裝裱為冊頁。李安忠〈竹鳩圖〉因為尺寸小,當初它是扇子的扇面畫,後來扇子舊了被拆下來以後,就被裝裱為冊頁了。

這件作品按照原本的畫題,說它畫的是「竹子」與「鳩」,但實際上畫面上的這隻鳩,並不是現代人認知的斑鳩或是山鳩,而是一隻伯勞鳥。或許古人誤認了吧?或許只是一個幫這張畫取名時的美麗錯誤。總之,這不是斑鳩或是山鳩,而是伯勞鳥,這是現今大家所公認的。

畫家的技法非常優秀,一絲不苟的畫出一隻伯勞鳥歇息在竹枝上的一瞬間。這種精細的畫法是宋代圖畫院的正字標記,自從北宋時期在中央政府機構中設置「翰林圖畫院」,開始對外招募畫家以來,宋代皇室對畫家的基本要求,簡單用一句話總括:「專尚寫實,不得自專。」也就是說,當時要求作畫一定要求精細寫實,是甚麼就畫甚麼,絕對不允許畫家自作主張來個自我風格大爆發的大寫意之類的畫作。

〈竹鳩圖〉就是典型的宋代畫院作品的基本樣貌。

但問題是,宋代繪畫傳世至今的作品雖然不算很多,但也不罕見,而像是這件〈竹鳩圖〉這類花鳥題材的作品,還是現存的大宗。那麼,這件作品為何又特別受到重視,讓台北故宮重視到把它作為第一批送審國寶的藏品?

這件作品除了是宋代花鳥畫的典型之外,重點是在畫作右下角不顯眼的地方,用恭恭敬敬的小楷書,寫了一行很小很小的字「武經郎李安忠畫」。

我們知道,宋代畫家由於是宮廷畫家的緣故,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軟,既然領了官府的薪水,所以低調一點比較好。所以一般是不落款(簽名)的,即便是落款,也是寫小小的字藏在畫作中不顯眼的地方。

而這件作品的落款,看似低調。但畫家李安忠卻又在名字前大方地寫上了官銜「武經郎」,在現存的宋代繪畫中帶有名字已經很少了,有官銜的更罕見。所以,這位畫家到底有甚麼來頭?台北故宮為什麼又如此重視這位武經郎?

李安忠是南宋最高等級的畫家
 
李安忠,生卒年不詳,臨安(杭州)人,活動於南北宋交界的年代。在北宋時期,他被召聘到徽宗趙佶的「宣和畫院」服務,擔任「祗候」,授官「成忠郎」。

祗候是北宋畫院的畫家職位,當時新進畫院的畫家稱為「學生」,之後再依照年資與能力區分為三種頭銜「待詔、祗候、祗應」。李安忠的官銜是畫院第二等級的畫家「祗候」,職級是正九品的「成忠郎」。

北宋滅亡後,南宋高宗在臨安即位,原本就是杭州人的李安忠重新在南宋高宗時期的畫院復職,此時高宗對這批願意南下任官的原本在北宋首都汴京(開封)的各大小官員極盡優惠,除了賜「金帶」(官服的配件)之外,還都各官升一級。

在南宋的李安忠,重新任官之後成為最高等級的「待詔」,職級也從成忠郎高升為七品官的「武經郎」。

在南宋畫院中,七品的武經郎是最高職級,也就是說當時的宮廷畫家最高等級就是這個階級。至於,這個職位看起來很像是武官職位,畫家怎又會被授予武官的職級呢?這是因為,北宋開國以來承繼了唐代的「郎官制度」,只有正途(科舉、書院)出身的官員,才會被授予文官職級;而蔭補授(繼承、替補、贈與)的官員,一律給武官職的頭銜。所以即便是畫家,但他不是正途出身,所以被授予的也是武官職級。

史料記載,當時最高等級的武經郎每個月領的薪水:

「武經郎二十千,敦武郎十七千,脩武郎十四千,從義、秉義郎十千,成忠郎五千。」

「二十千」就是二十個一千,也就是20000文錢。這只是每個月的本俸,另外還有各種津貼、加級:「另春冬絹各五匹、綿十五兩、折錢十千六百文。合為二十千六百文。職錢:十八千。增給錢:十千(含料錢:十五千)。」

以上是每年給一次,像是年終獎金一樣一次性的發給。換算下來,總數大約是43000文錢。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福利:「茶湯錢、廚食錢、添支米錢、添支柴錢、添支料錢、折食錢…」以上零零總總的總共有25種,只是不知道當時換算下來是多少錢?但看起來這個數字應該也不算少。當時,由於皇帝雅好藝文的緣故,所以畫家的待遇遠遠比同職級的官員還要更好,同職級的官員領不到畫家的1/3薪水。

年領千萬 每個月薪水86萬台幣

我們大略地幫南宋畫院待詔武經郎李安忠算了一下,他每個月折算下來,實領至少在23000文錢以上。

問題是,23000文錢在當時是甚麼樣的概念呢?

「一文錢」就是當時通行的貨幣「一個銅錢」,不過後來出現高面額的「當五、折十、當百錢」。但原則上宋代的銅錢就是一個一個算的。一個錢叫作一文錢,一百個叫做一串錢,一千個叫做一貫錢。

▲北宋徽宗大觀通寶,一文錢。

但是由於錢荒的問題,所以某些時代政府硬性規定1貫錢只有770個銅錢,這種規定導致通貨緊縮,使得錢的購買力更高了。宋代一直有「錢荒」的問題,也就是說當時市面上可供交易用的錢不夠使用,所以當時的銅錢的購買力是很大的。

根據記載,晚期北宋的首都開封,拿出1000個錢,就可以在首善之都最繁華的地段購置一間還不錯的房子,買一頭耕牛只要100文錢,買一畝地只要800到1500文錢。

而南宋首都杭州,當時要去有女侍陪酒的酒店吃個高級的酒宴,被眾多美女簇擁著吃個殘廢餐,每一杯茶只要1文錢,一碟肉大約10文錢,海鮮類比較貴一點也只要15到20文錢。酒另計,要看你點哪種酒而定,但最貴的酒也不過一小甕大約50文錢。

南北宋交界時的米價是每斗30文錢(一斗約現今的7.5公斤),李安忠的每個月的薪水可以買到現今大約5750公斤的大米。台灣現在1公斤的米價,視米的品質而定,一般人吃的包裝米大約在100到200元台幣之間,我們取個均數150元好了,大約是現今的862500台幣。

如果最高位階的李安忠每個月領862500台幣的話,那他一年的年薪就是1035萬。即便是當時最低位階的畫家,被授予成忠郎,每年年薪也有225萬台幣之多。我們先前說到,同職級的官員不到畫家的1/3,可見得當時畫家受皇室重視的程度。

當然,以上這種換算並不是很客觀的算法。因為,宋代的銅錢由於錢荒,所以購買力是很大的時代。而當時的米價其實也不高,一斗米才30錢,這是相對低廉的時代。我們知道在戰亂或饑荒時期,米價會騰貴到斗米萬錢,拿著滿把的錢也買不到一粒米。

但這個年薪千萬的概念,大概就是宋代畫家李安忠被重視的緣故吧?因為他的職級最高,他是南宋畫院的領頭羊。而,宋代皇室的藝文事業鼎盛,與高薪厚祿有關。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宋代達到藝術發展的高峰期不是沒有原因的。這麼高的薪水,要吸引藝術家來工作不是不可能的事。

畫家是個可以賺錢的行業,至少在宋代就是如此。給千萬年薪?要甚麼樣的人才沒有?我想這個藝術家有這樣的待遇,大概也是空前絕後了吧!(2019.12.16)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以上圖、文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