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少吃、運動就能瘦!營養師揭「鮪魚肚」背後元凶:非單純飲食造成
生活中心/王文承報導
▲中年男性非單純因為飲食造成肥胖,能是長期壓力與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導致。(圖/pixabay)
台灣不少男性到了中年,常出現小腹逐漸凸起、腰圍變粗的情況,讓人誤以為是飲食過量所致。然而,營養師與多項研究指出,這種「啤酒肚」的真正元凶,可能是長期壓力與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所導致,並非單純由飲食引起。
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2025年刊登於《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當人類長期處於高壓環境,會導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HPA軸)」失調,使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長時間升高,進而促進腹部脂肪堆積,以及代謝症候群的形成。這也解釋了為何有些男性明明飲食正常,卻依然體重上升、腰圍變粗。
當壓力沒有適當出口時,身體會傾向「囤積脂肪」的方式自我保護,這種情況經常被誤為單純飲食不正常,但其實是壓力及生活模式造成代謝異常。
另外,2019年《Obesity Reviews》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而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
另一則研究《Metabolites》在今年顯示,分析13萬名西班牙男性工人,發現缺乏運動、低地中海飲食依從性與過度飲酒,是造成代謝症候群與脂肪堆積的主要誘因。
面對工作壓力、生活繁忙無法改變的現實,薛曉晶建議,與其強調「少吃」,不如著手打造「抗壓飲食」與改善生活節奏,幫助身體重拾代謝平衡。營養師薛曉晶推薦一日三餐飲食策略:
早餐:選擇富含鎂與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無糖豆漿搭配藜麥粥、核桃與奇異果,可幫助穩定血糖與情緒。 午餐:搭配Omega-3脂肪酸與維生素B群食材,如橄欖油煎鮭魚、炒蔬菜與五穀飯,有助降低發炎反應與提振精神。 晚餐:以低GI澱粉與高鎂蔬菜為主,如雞胸肉炒菠菜、紫米山藥飯及南瓜豆腐湯,有助於夜間修復與提升睡眠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