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壞膽固醇狂飆!專家示警「4大地雷」:動脈粥狀恐硬化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日常飲食中,有不少食物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像是五花肉、培根、雞皮等,對此,營養師提醒,若長期攝取過量,可能會悄悄拉高你的血膽固醇,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吃太多五花肉,油脂恐會堵住血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根據大業診所官網,營養師陳㛄靜表示,飽和脂肪容易讓體內的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增加動脈粥狀硬化風險,來源常見於動物油及某些植物油中,這些油在室溫下呈現固體狀的脂肪酸。

陳㛄靜指出,在日常飲食中,有不少食物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如果長期攝取過量,可能會悄悄拉高你的血膽固醇,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首先是動物性油脂,像是豬油、牛油、奶油、鵝油這些傳統烹調常用的油脂,飽和脂肪含量相對較高。

陳㛄靜點名,高脂肉品包括五花肉、培根、雞皮等很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吃過量,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飽和脂肪「大戶」;而糕點、酥皮點心和奶油餅乾等烘焙食品,常常使用大量奶油或人造酥油,讓飽和脂肪偷偷潛藏在你下午茶的甜點中,至於大家熟悉的椰子油和棕櫚油,雖然是植物性來源,但飽和脂肪含量卻非常高,不宜過度依賴當作健康油脂替代品。

陳㛄靜說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飽和脂肪應佔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以下,以一位70公斤成人男性每日攝取2100卡熱量、50公斤成人女性每日攝取1500卡,那麼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分別不應超過23公克及16公克(一公克脂肪有9卡)。

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變遷調查,65歲以下男女性每日平均飽和脂肪攝取量分別為19–44歲(男性33公克、女性25公克)、45–64歲(男性29公克、女性23公克)。依據調查結果,不分男女其平均攝取量皆超過建議量,顯示國人仍需加強控制飽和脂肪攝取、改善飲食型態,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陳㛄靜表示,控制飽和脂肪攝取的關鍵在於選對食材與聰明烹調,她建議以植物性油脂(如橄欖油、苦茶油、薺藍籽油)取代動物性油脂(如豬油、奶油),因為動物油飽和脂肪含量高,容易提高壞膽固醇;選擇肉類時應以黃豆製品、魚類、去皮雞肉、瘦肉為主,避免食用梅花肉、三層肉、內臟及加工肉品(如香腸、培根)。

至於烹調方式,盡量少用油炸、油煎,改用蒸、煮、烤、燉等低油烹調法。此外,點心與零食中常藏有大量飽和脂肪,例如餅乾、蛋糕、派皮等,也應適量為之。

陳㛄靜提到,學會看營養標示是非常實用的技巧,選購食品時應注意「飽和脂肪」欄位,盡量挑選每份含量較低的產品,透過這些日常飲食習慣的調整,不僅能有效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取,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

陳㛄靜分享,凡是口感「酥、香、濃」的食物,背後通常都藏著不低的飽和脂肪含量,掌握這個原則,有助於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聰明的飲食選擇!油脂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對、吃得剛剛好,從今天開始改變,永遠不嫌晚,讓你的血管清爽又暢通,活得更健康。

脂肪 膽固醇 動脈粥狀 五花肉 營養師 心血管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