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主持人沈玉琳罹患血癌,目前正接受治療中。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不良生活方式恐提高患病風險,包括飲食太加工又高甜高油、睡眠不足等。(圖/三立資料照)
57歲主持人沈玉琳罹患血癌(白血病),目前積極接受治療。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血癌並非一夕之間冒出來,不良生活方式恐提高罹癌風險,包括「飲食太加工又高甜高油、睡眠不足、長期壓力大、暴露在毒素環境」,並分享做6事能遠離疾病。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指出,沈玉琳被診斷出血癌,讓許多人嚇了一跳,不過血癌並不是一夕冒出來的。白血球是負責保護的免疫大軍,一旦基因出錯、開始「失控增生」,就會擠壓正常的紅血球與血小板,導致容易感染、瘀青、出血、長期疲倦、臉色蒼白。
劉博仁強調,壞細胞能否生存,關鍵在於生活方式,不良習慣會增加風險,包括「飲食太加工、高甜、高油」,例如常吃炸物、含糖飲料、燒烤,使身體長期處於「氧化壓力、慢性發炎」的環境,另外,農藥、塑化劑、重金屬殘留,也會慢性傷害造血系統。
再來是「睡眠不足、作息混亂」,熬夜、輪班會造成生理時鐘失調,干擾免疫與DNA修復。還有「壓力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長期升高,免疫被壓制,發炎卻退不了。最後是「毒素暴露」,例如苯、農藥、菸害,都與白血病存在關聯性,其中吸菸更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已知危險因子,吸越久、量越大,風險越高。
劉博仁提到,日常做「6件事」有助於降低罹病風險,分別是「去加工加原型、睡覺當治療、壓力要每天洩洪、減少苯暴露、多選天然成分的用品、遠離菸害」,雖然飲食、睡眠、壓力管理對「白血病的直接因果」證據仍在研究中,但對整體免疫與癌症預防已經很確定。
1. 去加工、加原型:每天至少一半盤子是蔬果,全穀、優質蛋白,少喝含糖飲、少吃炸物與碳烤。
2. 睡覺當治療:固定上床時間,最好晚上11點前入睡,睡滿7小時。
3. 壓力要每天「洩洪」:運動、走路、呼吸、冥想、音樂、畫畫都是不錯選擇。
4. 減少苯暴露:裝修後開窗排風、溶劑戴防護、烹飪加強排煙。
5. 聰明選用品:減少塑膠容器加熱、選天然成分的清潔與護理品。
6. 遠離菸害:不吸菸,也避免二手菸。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