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圖為2019年6月29日的川習會。(圖/達志/美聯社)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北京9日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的政策感到震驚,並指責中國「變得非常敵對」。然而,中國大陸商務部今(14日)卻反控美方,長期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採取歧視性做法,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迫使中國進一步加強對稀土這類關鍵礦產的掌控。這些金屬對電動車、半導體及先進軍事技術至關重要。
據《CNN》報導,北京在9日的新措施中,將鉿(holmium)、銩(erbium)、銥(thulium)、銪(europium)、鐿(ytterbium)5種稀土元素納入出口管制名單,導致總共17種稀土金屬中,就有12種遭限制出口。於是川普隔天便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痛批中國「變得非常敵對」,並揚言將取消原訂在10月底舉行的川習會,同時警告可能將在11月1日起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100%關稅。然而,他隨後又在12日發文聲稱,美國希望「幫助中國,而非傷害中國。」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也於美東時間13日,接受《福斯財經網》(Fox Business)主播巴蒂羅姆(Maria Bartiromo)訪問時,將姿態放軟,澄清川普威脅的「100%對中關稅不一定會實施」,且預期川習會仍將如期舉辦。他還認為,中方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或許是出於3種原因:試圖轉移國內經濟低迷的焦點;掩蓋其透過購買俄羅斯與伊朗石油,資助戰爭的行為,或企圖在川習會前爭取談判籌碼。
對此,大陸商務部14日表示,關於稀土等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措施,是中國政府依據法律法規,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的正當做法。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始終堅定維護自身國家安全和國際共同安全,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對符合規定的申請將一如既往地予以許可,共同維護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措施出台前,中方已透過雙邊出口管制對話機制向美方進行了通報。」
大陸商務部續稱,反觀美方,長期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華採取歧視性做法,「特別是中美馬德里(Madrid)經貿會談以來美方持續新增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嚴重損害中方利益,嚴重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中方對此堅決反對。」至於關稅戰、貿易戰,大陸商務部稱中方立場是一貫的,「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並警告美方,不能一邊要談,一邊又威脅恐嚇祭出新的限制措施,「這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
《CNN》指出,對北京而言,升級貿易戰本可避免,若非川普政府在9月底大幅擴充出口管制清單、增加受限中國實體數量,雙方關係或許不至於如此惡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暨政府顧問金燦榮也指出,北京此舉只是針對華盛頓一連串「小伎倆」所作的回應,他11日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寫道:「美國咬了中國一口,現在卻假裝無辜,甚至想扮演受害者。」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兼中國外交部顧問吳心伯也分析,今年夏季,美中關係曾一度出現緩和跡象,尤其是在9月於馬德里舉行的貿易會談,以及隨後的川習通話後。在那通電話裡,習近平對會談結果表達了肯定,但也警告美方不要「施加單邊貿易限制措施,以破壞雙方取得的進展。」
然而,僅在通話10天後,華盛頓就顯著擴大出口限制,將中國與其他地區已受制裁公司的子公司納入相同的限制清單,使中國受管制企業增加至數千家,同時還計劃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製船隻收取費用。「從中國的角度看,這就是極具惡意的行為。」吳心伯表示,此舉再度顯示川普「缺乏誠意」,「如果美國與中國打交道超過半年後,仍未意識到這種舉措會造成嚴重後果,那我只能說,川普團隊的人實在太無能了。」
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全球商業策略公司「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中國與科技問題專家崔若洛(Paul Triolo)則坦承,這場貿易對峙升溫,令人聯想起5月時中美關係的惡化,「我們又再度來到懸崖邊緣。但目前的風險更高了,因為雙方都清楚這樣的後果是什麼。」
回顧5月11日的日內瓦(Geneva)貿易談判,美中在會後達成共識,同意大幅削減關稅,暫時達成貿易休戰,然而川普後續又接連出手,包括禁止全球公司使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Huawei)的人工智慧晶片,對中國施加新的晶片設計軟體出口限制,並威脅撤銷在美中國留學生的簽證。
結果這些舉措導致中美談判停擺數週,之後才在艱難協商下恢復脆弱的貿易休戰。崔若洛指出,北京此次加強對稀土的控制,是對川普政策「合乎邏輯且相應的回應」,而非如貝森特所言,意圖在川習會談判前爭取更多籌碼。
《CNN》補充,中國幾乎壟斷了全球17種稀土礦物的供應,包括在開採與精煉環節均佔有絕對主導地位。9日祭出的新規不僅擴大出口管制的稀土種類,還延伸限制生產技術與海外用途。例如,規定外國企業若要供應在中國生產或使用中國技術加工的稀土至其他國家,也需要受到管制,消息一出撼動全球產業與科技供應鏈。
自中國於4月首度推行稀土出口管制後,全球從汽車製造到國防產業的工廠,皆報告出現關鍵礦物短缺的情形。此次新規同時涵蓋生產先進半導體所需的稀土礦物,可能暫時抑制依賴這些晶片進行訓練的人工智慧熱潮。
專家指出,北京的措施與華盛頓過去對半導體的出口管制如出一轍。美方多年來限制晶片、晶片製造設備等出口至中國,甚至包括使用美國技術的第3國產品。這種出口管制工具在拜登(Biden)政府時期,被稱為「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
儘管北京長期批評美方的「長臂管轄」(long-arm jurisdiction),但如今中國也開始採用類似的貿易戰手段。復旦大學的吳心伯透露,「從川普1.0、拜登政府,再到川普2.0,美國對中國堆疊了關稅、科技限制與各種制裁。北京已記錄下這些行為,現在該是時候算帳了。」
至於習近平與川普是否仍會如期會晤?吳心伯認為,主導權在華盛頓手中,「是否改善雙邊關係取決於美國能否採取具體行動,而不是讓中國因為領導人會面,而犧牲自身利益或被迫忍受壓力。」
另一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者王義桅則分析,中方自川普1.0起就在研究如何應對這些打壓,如今已「完全準備好,了解他那套『交易的藝術』(Art of the Deal)、策略,以及美國的弱點。現在焦慮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王義桅補充,儘管共和黨同時掌握行政權與立法權,但川普正面臨聯邦政府停擺的國內壓力,而且在北京對稀土領域的強勢主導下,美國短期內仍將依賴中國,「要傳遞給美國人的訊息是:現實一點!與中國合作才是更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