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一名肺癌婦人接受免疫治療後,身體好轉,但檢查顯示腫瘤變大,這其實是假性惡化。(圖/PIXABAY)
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若發現腫瘤變大,可能是好消息。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到,他曾收治一名罹患肺癌的婦人,接受免疫治療後,身體狀況明顯好轉,未料檢查卻發現「腫瘤變大」,讓她相當崩潰,不過這其實是假性惡化,表示癌細胞正在減少。
廖繼鼎在YouTube頻道分享案例,一名50歲母親罹患肺癌,剛開始進行免疫治療,精神狀況變好、咳嗽減少、食慾增加,未料追蹤檢查報告卻顯示,腫瘤比前3個月「大了1.5倍」,讓她當場崩潰,丈夫急忙詢問「免疫治療是否沒有效果?應該放棄嗎?」
廖繼鼎說明,腫瘤變大的原因很多種,治療效果的好壞,不能只看大小,應觀察整體變化。隨後他比對電腦斷層的影像特徵、追蹤腫瘤標記、評估病人體力變化,顯示患者狀況並非惡化,而是「假性惡化」,因免疫細胞湧進腫瘤並包圍、破壞癌細胞,導致短暫腫脹,實際上癌細胞正在減少,觀察3個月後,患者腫瘤明顯縮小。
廖繼鼎解釋,腫瘤若在治療中持續變大,往往比出現轉移更讓人崩潰。根據臨床統計,每10位癌症患者中,有3人會在治療階段遇到腫瘤變大的情況。而臨床上5種腫瘤變大原因,其中第一種是常見的惡化情況「癌細胞變多」,第二是「假性惡化」,尤其在免疫治療初期,免疫細胞與癌細胞打仗,恐造成腫瘤短時間腫大,實際上癌細胞正在被破壞。
第三種「壞死性膨脹」,當治療殺死癌細胞後,腫瘤內部可能液化,短期看起來變大,第四「水腫與發炎反應」,例如經放療、手術後,組織會腫脹,讓影像看起來更大,第五「出現第二個原發癌症」,有時是全新的腫瘤,並非原本的腫瘤惡化。而腫瘤變大不等於沒救,有時是康復的必經之路,當下應冷靜判斷,了解是什麼原因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