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棒球作家 張尤金
大谷翔平國聯冠軍賽第4戰單場3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大谷翔平從不害怕改變。
大谷在今年季後賽一度陷入打擊低潮。美國時間(以下同)10月16日國聯冠軍系列賽第三戰開打前,他在最近的25個打數只有2支安打,苦吞12次三振。這樣的低潮若出現在漫長的例行賽是正常的,但發生在場場關鍵的季後賽?肯定被媒體與球迷放大檢視。
有媒體就質疑大谷的打擊機制或心態出了問題,更有人怪罪他的「二刀流」,認為是因為投球耗費太多體力,嚴重影響打擊成績。在第二戰結束、道奇全隊搭機從密爾瓦基飛回洛杉磯的航班上,大谷向打擊教練提議,隔天去室外打擊練習吧!
銀黑雙色的神秘球棒
上次大谷在室外打擊練習已經是2023年9月4日的事了,遠在772天前,當時他還效力天使。他長期習慣在室內打擊練習場,一邊對著高速投球機揮擊,一邊微調打擊機制。也因為這樣,當他第一次拎著球棒走進道奇球場的打擊籠練打時,球團還刻意播放他的登場曲—麥可布雷(Michael Buble)的《感覺良好》(Feeling Good),隊友都笑翻了。
當天大谷總計32次揮棒,有14球飛越全壘打牆,然而更令人注意的是他手上那支特製的雙色球棒—黑色底身、其中一面塗上銀色。這樣設計的目的為何?打擊教練Aaron Bates這麼解釋:「在球棒其中一面塗上顏色,目的在於以帶色的那一面去迎擊球。這樣球棒就會自然通過理想的揮棒軌道,而不是從上往下猛力敲擊球,同時讓身體記住在好球帶中筆直穿過的揮棒。」
根據駐美日籍記者小谷真彌的說法,這支特製球棒是大谷去年11月左肩手術之後開始使用的,長34.5英寸(約87.6公分),重32盎司(約907公克),長度、重量與球季中所使用的球棒完全相同。而球棒其中一面塗色的創意,正是要協助大谷追求理想的揮棒軌道。
據說道奇球團內部有一個「玩具箱」,裡面裝滿各種非棒球用品,鼓勵球員從中發揮創意。2024年開季後大谷也曾經使用板球球棒來進行練習,主要原因為板球球拍的拍面是平的,可以確實擊球,故而成為他訓練的一部分。
改變自我,才能超越自我
大谷的兒時偶像是「酷斯拉」松井秀喜,他人生第一次現場看的職棒比賽就是在東京巨蛋的巨阪戰,當天松井就是巨人軍的先發第四棒。1999年,松井以單季42支全壘打締造生涯新高。隔年自主訓練時他改變打擊姿勢,友人見狀驚訝地問他,「你去年都創下個人新高了,為什麼不想辦法維持,反而還要改變?」
松井回答:「如果我不改變,怎麼超越王貞治單季55支全壘打的日本紀錄呢?」
而大谷也有相同的打擊哲學,他曾說:「我絕對不用同樣的打法打3年、甚至打10年,這是不可能的。」在他的觀念裡,如果抱持「現在這樣就沒問題」、「照著去年做,就能維持相同水準」這種天真的想法,隔年成績多半會下滑。
唯有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調整,才能超越自我。兩天後,大谷不就打出「單場3轟+先發6局10次三振無失分」、被譽為季後賽史上最偉大的比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