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囡仔/最沉重的一本書 「原書」揭42年前的罷免案

記者張雅筑、影音剪輯江芳緣/雲林報導

現年31歲的「台語老厝」創辦人林惇誠,一開口就是流利的台語,大學畢業後決定返鄉雲林斗南打拚,想靠學習來的技能善用在自媒體上,推廣文化、改變故鄉,歷經十年後,好不容易在近半年有了據點可以辦活動。月花逾9千元租一間透天老宅,裡頭的布置、整理全出自他手,林惇誠一一介紹每個角落,他更拿起裡頭他覺得「最沉重」、「最重」的書,也就是《美麗島》雜誌。有點泛黃的原書,裡頭清楚記載當年的事情,更有一起罷免案,距今約42年前。

▲「台語老厝」創辦人林惇誠,致力於家鄉雲林斗南推廣文化、台語。(圖/記者張雅筑攝)

歷經10年的時間在故鄉雲林斗南推廣在地文化和台語文化,這期間林惇誠也一度挫折和自我懷疑,他說,大概在5年前,曾反問自己,「為什麼要念傳播藝術科呢?為什麼不要好好的去賣吃的就好了,我也很會煎東西、也很會煮麵啊...」家人、女朋友也會建議他,何不去當上班族就好,比較穩定也有基本保障。但他就覺得,頭洗下去了就該洗完,也深信台語常說的,「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

為了實踐自己的理想、夢想,這幾年來他一人身兼多職,時而在家當小農種點東西,時而當導演拍片,時而還要設計出自己的構想,若是要拍攝紀錄片,還得親自田調,有時甚至去當演員等,他毫無怨言,反而笑著說,如果邊做邊抱怨,也會撐不久,重點是要享受其中,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了讓自己推廣的台語文化、母語文化還有故鄉被更多看見,也希望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他在半年前成立了「台語老厝」據點,舉辦講座、說明會或是提供他人使用,甚至無償、低價住宿。

▼▲為了讓更多人進來自己的故鄉,林惇誠租下一間透天厝成立了「台語老厝」據點,裡頭可以辦活動也可以住宿。(圖/記者張雅筑攝)

3層樓高的透天老厝,雖然不是很新,但整體環境很乾淨,裡頭擺設也很懷舊,至於床單、棉被等,林惇誠也很講究,一定親自洗過、曬過,但他並不是什麼「田僑仔」,這間房其實是他每個月花逾9千元租來的。家有老要養,還有零碎的開銷,現在又得養一個據點,林惇誠坦言沒賺什麼錢,但他深信,如果有個地方吸引大家進來,讓大家更瞭解、認識這片土地,因此喜歡、愛上,那他覺得是值得也很開心的。

帶著記者走訪裡頭,牆面上貼滿關於本土語言的調查資料、當地的舊地圖,還有滿滿的國片小海報,林惇誠說拉近大家的距離方式就是討論上面的電影、紀錄片有看過幾部,也可以從中彼此交換意見等。不僅如此,牆面上也掛了一本略帶泛黃的《美麗島》雜誌第4期,林惇誠邊拿下來邊語重心長地說,這本是讓他覺得「最重」的書,「這本書你拿起來覺得輕輕的,但其實它很重,因為當時為了出版這本書,那時國民政府的時代言論不自由,有人為了印這本書要藏各種地方,小心翼翼送到印刷廠,很多人因為這本書犧牲生命、坐黑牢,一輩子見不到自己的家人、子女,所以真的很沉重。」

▼▲《美麗島》雜誌第4期也掛在「台語老厝」的一面牆上,林惇誠形容,這是一本「拿起來感覺很輕,但內容最重的書」。

翻開雜誌背面,明顯泛黃,可以看見歲月的痕跡,上頭滿滿的名字,林惇誠說,有的人不幸犧牲,有的人則至今還在為民主努力。談及今昔,他說真的要感謝這些為自由、民主努力的人,讓大家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滿男朋友、女朋友隨便就可上網抱怨,或是覺得總統哪個縣市長做得不好就可以抗議、批評,「這些言論自由都是那些人換來的啊!」

林惇誠目前收藏的是第四期原書,他說,自己也很想找到前面三期的原書。翻開裡面的內容,有談及韓國政變等,也有罷免案,事發在民國68年10月,裡頭描述有20位鄉鎮長向當時的行政院長建議,希望鄉鎮市長由民選改為官派,這消息傳出,讓許多支持民主的人感到驚訝和羞恥,因此邀請大家來罷免簽署這項建議的鄉長,「既然要官派,當初選他何用?何不現在就將他罷免掉?」

▼▲《美麗島》雜誌第4期裡,有當時民眾想發起的鄉長罷免案紀錄。(圖/記者張雅筑攝)

從《美麗島》雜誌第4期可以看到,早在42年前大家就有「罷免」的觀念,但實際上時間是更早的。根據我國史上紀錄,最早的罷免案發生在1953年,首位被罷免成功的就是嘉義縣大林鎮代表。但林惇誠也說,早期的罷免條件和現在的,還是有差的。

✎更認識台語老厝:https://reurl.cc/953OkY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