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胸痛、喘、暈竟是心碎症候群 意外、親人往生、離婚恐誘發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心碎症候群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症,是由生理或心理壓力引起的短暫性心肌病變。(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心碎症候群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症,是由生理或心理壓力引起的短暫性心肌病變。(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我們常用「心碎」來形容深度悲傷,在醫學上,當一個人發生意外、情緒激動或承受巨大壓力時,確實可能誘發急性的心肌病變,臨床稱為「心碎症候群」(章魚壺心肌症)。

國泰綜合醫院分享一個病例,北部一名19歲的楊先生因嚴重車禍腦出血、胸骨骨折、氣胸住院,過程中心電圖呈現T波倒置和心臟酵素節節升高等疑似心肌梗塞症狀,後續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室表現出章魚壺心肌症的收縮模式,確診心碎症候群。

該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說明,心碎症候群又稱為壓力性心肌症或章魚壺心肌症,是由生理或心理壓力引起的短暫性心肌病變,過去認為此病預後良好,但最近的研究顯示約有5%的病人合併心因性休克而死亡。心碎症候群是在1990年由日本醫師提出,因心臟收縮表現類似日本人抓章魚使用的章魚壺而命名章魚壺心肌症。

簡韶甫表示,心碎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和心肌梗塞不易區分,都會有突發性胸痛伴隨心電圖和心臟酵素的變化,甚至不少病人做完心導管檢查,排除急性心肌梗塞後才確診心碎症候群。通常醫師會追問最近是否發生生理或心理上的壓力,來找尋蛛絲馬跡,像是腦中風、肺炎、消化道出血、癌症、骨折、手術、失去至親、離婚,甚至有報導指出大地震之後心碎症候群的病患數會明顯上升。

簡韶甫說明,心碎症候群的病理機轉目前認為是由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釋放大量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研究顯示其濃度比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高出3倍。升高的兒茶酚胺誘導心肌細胞發炎、壞死、減少心肌組織灌流功能和局部心肌功能喪失,後續產生心臟衰竭和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若影響範圍大有可能發生心因性休克甚至死亡。

心碎症候群好發於停經後的婦女,平均年齡為65至70歲,抽菸、酗酒、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焦慮、憂鬱都是危險因子,年輕人罹患心碎症候群也是女性多於男性。臨床最常見的症狀是胸痛(75%),其次為喘(50%)和頭暈(25%),也可能全身無力或暈厥。診斷關鍵有五: 新的心電圖變化、心臟酵素升高、心導管檢查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排除嗜鉻細胞瘤和心肌炎、左心室收縮呈現章魚壺形狀。

心碎症候群的治療方式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且治療持續到左心室恢復功能為止。簡韶甫表示,大部分患者在症狀發生3週內左心室收縮功能會慢慢恢復,若是症狀輕微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若已產生心臟衰竭的症狀及左心室功能顯著下降,建議及早介入治療。若病人進展至心因性休克,應給予強心劑或血管收縮劑,以維持其他器官的正常血液灌流,倘若仍無法改善心因性休克,則要考慮以葉克膜治療。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