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驚!醫:三高不控制如「污水廠」故障 恐致第四高「腎病」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患者林先生(左三白衣服者)說,12年前突然感到疲憊、有泡泡尿,到雙和醫院健檢後才發現是慢性腎臟病第3期。(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患者林先生(左三白衣服者)說,12年前突然感到疲憊、有泡泡尿,到雙和醫院健檢後才發現是慢性腎臟病第3期。(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腎臟醫學會與國民健康署等單位今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應定期驗尿、驗血,監控腎功能。(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腎臟醫學會與國民健康署等單位今舉辦記者會,呼籲民眾應定期驗尿、驗血,監控腎功能。(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三高民眾小心!若未控制好恐成第四高「腎病」。台灣洗腎人口「全球第一」、已逼近10萬人,據統計,台灣每8位成人有1人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達12%,卻有超過9成的腎臟病患者不自知。醫師提醒,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而腎臟如同「環保局污水處理廠」,若流入的污水過量,未適時控制與治療,就會出現「高腎壓」損害腎臟、影響腎功能甚至洗腎,呼籲民眾應定期驗尿、驗血,監控腎功能。

根據國健署2020年統計,40歲以上民眾近2成、約195萬人腎功能異常,血糖過高者更高達3成。國健署過往曾做過三高調查,有三高的民眾5年內罹患腎臟病機率,平均是非三高患者的2倍。另外,19歲以上腎臟病患者,比起非罹患三高的腎臟病患,盛行率多達3至4倍。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黃尚志表示,慢性腎臟病容易伴隨許多併發症,需留意第四高「腎高壓」,當大量血液通過腎臟時,血管內壓力上升,形成腎壓(腎絲球內壓),若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佳,腎臟代謝功能負荷加重,恐導致腎壓過高,造成腎損傷。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前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比喻,腎臟如同「環保局污水處理廠」,若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物,導致污水處理廠故障,就會出現「高腎壓」。尤其慢性腎臟病症狀起初多不明顯,民眾對於疾病知識不足,等到第1、2期慢性腎臟病時,出現蛋白尿等才知,若早期發現、控制,仍有機會逆轉。

吳麥斯的患者林先生,今日出席見證腎臟檢查的重要。他說12年前突然感到疲憊、有泡泡尿,到雙和醫院健檢後才發現是慢性腎臟病第3期,醫師當時警告他已是初期腎臟病,腎絲球數量不斷下降,他配合醫囑治療,調整生活型態,後續恢復良好,順利延緩腎功能惡化。

台灣高血壓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委鄭浩民表示,據統計,腎臟病患血壓控制在120/80mmHg內,可減緩25%心衰竭發生機率;而包括低鹽、減酒、減重、戒菸、飲食調整、運動,控制血壓等,都能預防慢性病。

不過,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理事詹鼎正也指出,老年人腎功能較差,更擔心要「洗腎」,不敢吃鹽、吃蛋白質,導致身體更加虛弱。所以必要維生素仍需攝取,就算檢驗出慢性腎臟病第3期,只要將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無需過度擔心。根據統計,老人死亡率最低族群,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27至30,因此不建議老人家過瘦。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驗尿及抽血檢查是判斷腎臟健康的重要治標,國健署提供40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利國人及早察覺慢性腎臟病及三高。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表示,國內現有227家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第一線家庭醫師是最快可發現民眾腎功能異常。明(10)日是世界腎臟日,台灣腎臟醫學會發起「2025台灣腎力計畫」,期望從「定期執行篩檢、早期介入照護、廣擴照護量能」三大面向,提升民眾的「腎臟健康識能」,呼籲國人重視早期慢性腎臟病防治。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推薦圖輯

2024西港刈香甲辰香科武陣大會師 台灣第一香🚨直播搶頭香🚨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