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一張圖看懂MIS-C!疫情下怎麼保護孩子 權威醫解答了

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國內確診兒童人數激增,陸續也出現幾例MIS-C「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讓家長們相當擔憂。(示意圖/資料照)

▲國內確診兒童人數激增,陸續也出現幾例MIS-C「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讓家長們相當擔憂。(示意圖/資料照)

國內陸續有染疫康復後的兒童出現MIS-C「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也就是孩童在確診後,發生侵犯全身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通常發生在康復後2~6週左右,會出現高燒、腹瀉、淋巴結腫大和紅疹等症狀。MIS-C又被稱為類川崎病,但兩者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對此,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中榮兒科權威醫詹聖霖就整理出圖表,希望有助大家了解、辨別,因為MIS-C的死亡率高出川崎病許多,還是不可輕忽。

隨著疫情的延燒,兒童染疫的人數也不斷上升中,但近來最加劇家長恐慌、憂心的是,陸續出現幾例確診後發生MIS-C「兒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的孩童。但究竟什麼是MIS-C呢?台灣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台中榮總小兒心臟科主任詹聖霖受訪時表示,其實這要回溯到2020年5月,當時在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發現,怎麼陸續出現許多類似川崎病症狀的孩子,但川崎病明明好發在亞洲種族的人,接著在美國也發生同樣狀況,但研究後發現,雖然該疾病臨床表現跟川崎病很多重疊,但還是有許多差異的,因此美國就將它命名為「MIS-C」,歐洲則稱為「PIMS(類川崎病)」。

不論是MIS-C還是川崎病,到目前為止發生的原因都是不明,但詹聖霖醫師表示,就目前的統計顯示,MIS-C好發生在0~19歲,以男孩居多,且大概有一半為國小學童,雖然發生率不高,約10萬個染疫兒少有4~55例左右、死亡率也相當低,但若兒童、青少年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仍出現持續發燒超過3天,合併兩個或兩個以上以下症狀,包括腹痛、嘔吐、皮疹、眼睛紅、腹瀉和頭暈或頭痛時,家長們應注意並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兒童染疫後康復,家長、照顧者要繼續注意,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就醫、送醫。(圖/詹聖霖醫師提供)

▲兒童染疫後康復,家長、照顧者要繼續注意,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就醫、送醫。(圖/詹聖霖醫師提供)

至於MIS-C和川崎病KD有什麼差別,詹聖霖醫師除了製做圖表外,也提供12字訣,包括「東西、大小、長短、內外、高低及輕重」,所謂的東西就是東方人和西方人;大小就是年紀;長短為發燒天數;內外是指外表症狀還是內臟症狀,以MIS-C來說,比較常見影響多重器官;高低就是指一些檢驗數值的判斷;輕重就是指症狀的嚴重程度。

MIS-C和川崎病KD的差別圖表。(圖/詹聖霖醫師提供)

▲MIS-C和川崎病KD的差別圖表。(圖/詹聖霖醫師提供)

許多幼兒都沒有接種疫苗,陸續也有一些孩童病逝的憾事,家長們難免緊張、恐慌,詹聖霖以醫師專業建議,在防疫上大家可以謹記「兒童防疫733」,注意小朋友是否出現7大警訊,還有3大族群,包括有潛在疾病、未打疫苗和1歲以下的幼兒應提供3大防護,包括戴好口罩、勤洗手和打疫苗。詹聖霖強調,家中幼童無法接種疫苗,那大人們就應透過施打疫苗給與保護,此外也建議家長,在照顧幼兒時也應戴上口罩,「大部分的人回家後就會脫下口罩,但你並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染疫,這時候小朋友就很危險,所以建議照顧小小孩時,疫情下還是戴口罩照顧,這樣也可以降低風險、給予保護。」

疫情下要保護孩子,最好的做法就是接種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消毒等。(圖/詹聖霖醫師提供)

▲疫情下要保護孩子,最好的做法就是接種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消毒等。(圖/詹聖霖醫師提供)

至於小朋友到底要不要打疫苗這問題,詹聖霖表示,其實5~11歲的孩童重症、死亡率相當低,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接種效果不好,但其實「打比不打好」,因為可以預防長新冠問題,再者接種疫苗後副作用極低。面對疫情要怎麼保護孩子,醫師解答道,其實就是做好應該的防疫措施,包括勤洗手、戴口罩和打疫苗等,以及避免帶小小孩到公共場所,「小朋友染疫後普遍3~5天就仍恢復,再者現在有疫苗和藥物治療,所以大家不要過度緊張,做好該做的,有狀況就多注意即可。」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加入 @setn 好友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