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肛門出血+4症狀非痔瘡恐是「腸癌」 醫提數據:35歲以下機率高

記者潘靚緯/台中報導

經常肛門出血的民眾,若年紀在35歲以下,又伴隨腹痛、大便習慣改變等4症狀,可能是癌症腫瘤引發,要特別小心。(示意圖/資料照)

▲經常肛門出血的民眾,若年紀在35歲以下,又伴隨腹痛、大便習慣改變等4症狀,可能是癌症腫瘤引發,要特別小心。(示意圖/資料照)

肛門出血經常被認為是痔瘡或肛裂,烏日林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劉添裕表示,雖然根據醫學統計確實如此,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35歲以下的民眾,罹患癌腫瘤佔肛門出血原因的第4位,年輕人雖然罹癌的機率相對較小,但其惡性度高。若肛門出血又合併大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腹痛、便血混在大便中而非表面等情況,可能是因為癌腫瘤導致出血,務必提高警覺。

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台灣歷年來癌死亡原因,大腸直腸癌久佔第4位,近年上升至第3。癌症發生率方面,大腸癌更連續15年高居10大癌症之首,每年奪走6千多條人命。

劉添裕醫師提醒,大腸直腸腫瘤早期可說毫無症狀,完全要靠定期健康檢查才能發現。另外有些家族性大腸息肉疾病,會轉為大腸癌,也建議肛門出血雖多為良性痔瘡出血,但若肛門出血合併下列症狀時,一定要提高警覺:包括一、大便習慣改變:不管是次數或型態改變;二、不明原因的腹痛:痔不會引起腹痛,應追查原因;三、便血混在大便中,而不是沾在表面;四、本身即為大腸癌家屬。

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屬於病程較緩慢的癌症,只要早期發現、治療,治癒機率很高,另外,治療痔瘡包括保守療法、注射療法、紅內線熱療法、橡皮筋結紮法及手術療法,大部分病患都能以門診治療解決痔瘡困擾,醫師呼籲,坊間有許多偏方包括枯療法、冷凍療法等,治療效果不佳之外,恐怕還會留下嚴重後遺症,千萬不要輕易嘗試。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