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醫師痛打小孩!德州媽媽揭內幕「50幾個巴掌」 淚憶被教授爸打到吐血

評論

這篇文章報導了醫師打孩子管教的歷程以及德州媽媽回憶自己遭受家暴的經歷,提醒家長應該先把孩子當人看待,適時與孩子溝通、引導和訓導不良行為,而不是使用暴力。此外,文章也引發了父母教育方式的討論,需要我們更加關注和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而不是讓他們遭受身心上的傷害。

這篇文章報導了醫師打孩子管教的歷程以及德州媽媽回憶自己遭受家暴的經歷,提醒家長應該先把孩子當人看待,適時與孩子溝通、引導和訓導不良行為,而不是使用暴力。此外,文章也引發了父母教育方式的討論,需要我們更加關注和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成長和進步,而不是讓他們遭受身心上的傷害。

問答

Q1:德州媽媽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暴力管教方式? A. 惋惜 B. 理解 C. 憤怒 D. 接受 正確答案:C Q2:根據文章所述,德州媽媽回憶自己被父母打了多少次? A. 10幾個巴掌 B. 20幾個巴掌 C. 50幾個巴掌 D. 100幾個巴掌 正確答案:C Q3:德州媽媽提到自己的父母都具有什麼職業背景? A. 家庭諮商師與大學教授 B. 教育專業人士 C. 醫師及社會工作者 D. 教育行政人員與補教老師 正確答案:A

Q1:德州媽媽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暴力管教方式? A. 惋惜 B. 理解 C. 憤怒 D. 接受 正確答案:C Q2:根據文章所述,德州媽媽回憶自己被父母打了多少次? A. 10幾個巴掌 B. 20幾個巴掌 C. 50幾個巴掌 D. 100幾個巴掌 正確答案:C Q3:德州媽媽提到自己的父母都具有什麼職業背景? A. 家庭諮商師與大學教授 B. 教育專業人士 C. 醫師及社會工作者 D. 教育行政人員與補教老師 正確答案:A

記者王翊綺/台北報導

近來有醫師自爆打小孩管教歷程,引來網友熱議,臉書粉專「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則曝光內幕,更自述小時候也被家暴。(示意圖/翻攝pixabay)

▲近來有醫師自爆打小孩管教歷程,引來網友熱議,臉書粉專「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則曝光內幕,更自述小時候也被家暴。(示意圖/翻攝pixabay)

單親家庭育兒壓力大,近來有醫師沉重自述「打小孩」管教的歷程,感嘆孩子規矩的養成要趁早,引發網友熱議。對此,時常在臉書分享育兒經驗的粉專「德州媽媽沒有崩潰」曝光內幕,直言該名醫師打了50幾個巴掌,還把打完睡著的小孩叫醒再打,讓她相當憤慨,更談及自己從小也是被身為知識份子的爸媽家暴,如今依然難以釋懷,直言「羞辱不是教養」,提醒父母先把小孩當人看,小孩長大才有辦法做個人。

德州媽媽在臉書發文指出,有一名醫師打小孩打到被前妻報警,上網寫了一篇文討拍,文中主要控訴他的小孩有多難教、以及他有多灰心有多累,「他沒提到的是,他是打了小孩五十幾個巴掌,閃了還要加罰,並且這幾個月是打完小孩叫他們睡、他們睡了再叫起來打。小孩連睡覺都怕。」文中為了合理化暴行,還將孩子描述的無比頑劣,「你對他們的錯待,還加上了精神羞辱」,只是在用低階的文字遊戲包裝暴力。

「我是一個被呼巴掌到大學的小孩。」德州媽媽回憶,她曾被打飛在地上、打到耳鳴、打到吐血、打到送醫院,而自己的父親是大學教授、媽媽是家庭諮商師,都是別人眼中的教育專業人士,讓被暴打的她只能跟著父母洗腦自己「是我欠揍」,畢竟父母怎麼會錯?最主要的原因是,她愛父母,而且必須依附對方,所以她相信「是因為愛我而揍我」,因為只要不這樣想,她也不知道未成年的她,要怎麼在這個家待下去。

德州媽媽回憶,她的媽媽也會告訴別人,她是一個很叛逆、讓父母頭痛的小孩,「博學有禮、口若懸河的我父母,講起我有多難教,也是一套一套的,我沒有能力反駁」,直到自己當媽媽後,她才終於無法自欺欺人。

最令她難受的,是她釋懷不了,明明父母都知道這麼做是錯的,卻依然這樣對待她,德州媽媽說:「我總想著如果我爸媽不是知識份子,我一定早就原諒他們了,『你知道你在傷害我』這件事太刺痛我了,因為我的被錯待不是來自無知,而是選擇。」

德州媽媽直言「羞辱不是教養」,暴力是會上癮的,受虐兒通常不是在第一次被打時就渾身是傷,施暴者也不是在第一次動手時就殺紅眼般發狠的,而是在使用暴力的過程中,他們會嚐到甜頭。發現快速、省事、能發洩、還能讓自己感覺握有大權高高在上,整個家都服在你的拳頭下。這就是父母的魔戒。

至於適當體罰的「適當」是誰在衡量?德州媽媽說,許多的「過度」,都能死亡,都通往地獄。教養這種完全是父母自由心證的事情,真的要戒之慎之。自然後果與處罰是不同的,如果你無法理性管教,那你就先不要管教。你先去管自己的脾氣,再來管小孩的行為。「父母先把小孩當人看,小孩長大才有辦法做個人」。

★ 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

加入 @setn 好友
推薦專題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