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紅斑性狼瘡死亡率高!台大醫研究:幼年型生物製劑可控 曝最佳用藥時機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江伯倫教授(左起)、胡雅喬醫師、林庭瑋醫師及兒醫院長李旺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助幼年型紅斑性狼瘡不失控。(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醫院江伯倫教授(左起)、胡雅喬醫師、林庭瑋醫師及兒醫院長李旺祚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助幼年型紅斑性狼瘡不失控。(圖/台大醫院提供)

全身型紅斑性狼瘡(SLE)是相當棘手的自體免疫疾病,尤其18歲前就發病的兒童期患者,因腎臟受狼瘡影響的機會更高,其疾病嚴重程度與死亡率也比成人來得高。台大醫院日前公布最新研究成果,在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稍有活性時,就以生物製劑單株抗體進行維持性治療,可有效減少類固醇使用量,並降低住院、復發,甚至洗腎的機率。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屬於人體自體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好發於育齡期的女性(14歲至44歲),男女比例約為1:10,也會發生於孩童身上。其症狀因人而異,發生處多為皮膚、關節、中樞神經系統,或腎臟等器官,由於是B細胞過度活化產生自體抗體攻擊器官,長期慢性發炎容易導致多重器官系統的破壞。病患中又以年紀輕的病人症狀較為嚴重。

江伯倫與台大小兒部醫師林庭瑋、胡雅喬研究團隊,近期發表「使用Rituximab作為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人之有效輔助治療」論文研究在國際期刊上,團隊以該院2015年到2022年收治的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病童進行回溯性病例研究,蒐集符合3個月內新診斷、疾病稍有活化但相對穩定的病人,發現半年使用一次生物製劑單株抗體作為輔助治療,可強化療程功效,更能穩定控制狼瘡。研究追蹤40名病童發現,有9成的病人幾乎或達到疾病控制;生物製劑單株抗體的作用機轉,會與在B淋巴球上的CD20抗原結合,啟動免疫反應,抑制B淋巴球,生物製劑單株抗體在人體內的生物活性長達約半年。

此外,皮質類固醇是治療急性SLE的主要方法,儘管可迅速改善病症惡化,但患者也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包括影響兒童生長、胃口/體重增加、皮紋、痤瘡、高血糖、高血壓、白內障、缺血性壞死和骨質疏鬆症。團隊的研究結果也指出,使用生物製劑單抗的患者,可在半年內就大幅減少口服類固醇的用量。而在療程中加入生物製劑的病患,也未發現有末期腎臟疾病及死亡的案例。相較於對照組,使用利妥昔單抗的病患病情更為穩定,大幅降低病情加劇的情況。

江伯倫表示,皮質類固醇是治療急性SLE的主要方法,但患者也可能面臨非常嚴重的副作用,在幼年型紅斑性狼瘡稍有活性時,輔助使用抑制B細胞的生物製劑,可減少劇烈惡化,降低發展成慢性腎衰竭的機會,更能減少類固醇使用。台大是全球首個提出此治療方式的醫院,目前未有健保給付,採半年打一次,每次藥費約3.9萬元,透過研究成果,也期待更多醫院採用此方式,並希望健保有機會納入補助。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整點新聞 #直播中LIVE】花蓮6.1強震民眾半夜驚醒!13縣市國家警報狂響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蕭美琴「跨世代女力」演講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