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愛吃「1款國民零食」要小心!肝細胞凋亡恐罹肝癌…醫認了:毒性超高

生活中心/彭淇昀報導

近日食安問題延燒,讓不少民眾人心惶惶,尤其台灣天氣潮濕較悶熱,食物開封後若沒有食用完畢,可能會有「黃麴毒素」。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黃麴毒素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會導致肝細胞損傷,甚至肝癌,另外他也教大家如何避免黃麴毒素對身體的危害。

在保存不良的食物中,像是花生、玉米、大豆、堅果、香料、五穀雜糧甚至咖啡豆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圖/翻攝自Pixabay)

▲在保存不良的食物中,像是花生、玉米、大豆、堅果、香料、五穀雜糧甚至咖啡豆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圖/翻攝自Pixabay)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表示,黃麴毒素是一種很高毒性的物質,由特定黴菌(像是黃麴黴或是寄生麴黴)產生,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除了B肝C肝病毒以外,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

黃麴毒素主要分成4種亞型:B1、B2、G1、G2。最常見的是B1黃麴毒素,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會導致肝細胞損傷,甚至肝癌。黃麴毒素在肝臟代謝的過程中會形成致突變性最強的2,3-環氧黃麴毒素(Aflatoxin 8,9-epoxide),容易導致DNA受損,使肝細胞凋亡,也可能導致DNA突變引發癌症。

黃麴毒素常見在保存不良的食物中,像是花生、玉米、大豆、堅果、香料、五穀雜糧甚至咖啡豆都曾發現有黃麴毒素。對此,李思賢表示,黃麴黴喜歡的溫度是溫暖潮濕的環境,台灣的環境尤其適合,所以在保存食物時務必注意通風以及時間;黃麴毒素不是加熱就沒事了,其耐熱可達260~280度,一般烹飪是很難處理掉的。

其中「4族群」容易被黃麴毒素影響的族群,包括長期飲酒的人、有在服用肝臟代謝藥物,像是血脂藥、止痛藥等等、長期食用花生的人,還有B肝、C肝的帶原者。

另外,李思賢也列出4點避免黃麴毒素對身體的影響,盡量選擇新鮮的食材、開封後也盡量用密封罐保持食材乾燥,並放在陰涼處、超過效期的食物就不要食用,即使沒看到也是有可能有毒素、多購買小包裝,開封就盡量吃完。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