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台灣有事」誰會挺?華府智庫揭殘酷真相 4組國家被點名

國際中心/楊惟甯報導

台海若開戰,哪些國家會出手幫忙?(示意圖/AI生成)

▲台海若開戰,哪些國家會出手幫忙?(示意圖/AI生成)

中國對台動作頻頻,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台海和平及區域安全。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日前發布最新報告,分析若「台灣有事」,除了美國與台灣自身的應對外,全球四組關鍵國家的立場與行動,將深刻影響區域穩定與全球安全。

CNAS 21日發布「對台灣突發事件的區域與全球應對」報告,內容分析各國的反應將受到四大關鍵因素影響,包括:事件的性質、當時全球科技與貿易情勢、台美雙方的能力與態度、以及可供選擇的干預方式。報告並將世界各國區分為四組,逐一分析可能反應:

一、日本與菲律賓

身為美國盟國,且地理位置接近台灣,兩國不僅有美軍駐紮,也可能成為衝突前線,受到中國軍事壓力與報復風險極高。

二、南韓、澳洲、印度

雖在地理位置上距離「主要戰區」較遠,但作為美國的緊密盟友與夥伴,仍需考慮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供應鏈風險與地緣安全利益,預料將提供有限支持,但不涉入第一線作戰。

三、東南亞其他國家

如泰國、新加坡的反應,將取決於與華府的防務合作程度,柬埔寨、寮國與緬甸則更可能受中國壓力,多數東南亞國家傾向保持戰略模糊或中立的立場。

四、歐洲與其他全球國家

儘管歐洲對台關注日增,但受限於中國的經貿依存及軍力限制,直接介入機會渺茫;多數發展中國家則缺乏軍事與政治意願,恐更傾向北京。

報告進一步提出四項核心結論,包含:若台灣無明確抵抗意志、而美國也未能即時大規模介入,其他國家的支援意願非常有限;第二,地理鄰近雖代表利害關係密切,但也增加成為中方報復目標的風險;第三,台海衝突將對全球經濟,特別是半導體供應鏈造成嚴重衝擊;第四,各國立場雖受國家利益與價值觀驅動,卻也深受他國行動所影響。

為因應潛在危機,CNAS也提出六項政策建議,盼協助華府處於最佳戰略位置,以利未來建構有效的區域防衛聯盟:

一、應把「避免台海衝突」視為首要目標。

二、加強與台灣溝通,讓台灣知道「自身的行動」將決定外援規模與形式。

三、別預期他國貢獻太多,但也要探索創新方式支持盟國介入。

四、深化亞洲內部與歐亞之間的跨區安全合作,其中也包括美國。

五、鼓勵亞洲國家發展「不依賴美國為核心」的安全協作機制。

六、規劃人道撤僑行動,引導東南亞國家進一步思考自身在台海危機中應擔負的角色與責任。

CNAS強調,建立一個有效且多元的國際聯盟,不應僅仰賴美方主導,而須透過區域內合作與信任的累積,才能在突發情勢中形成具實質效力的應變體系。

#美中台角力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