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冠志/台北報導

▲昔國軍協助地方政府救災,官兵完成待命任務。(圖/資料照)
國軍「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7月9至18日進行10天9夜晝夜連續操演,演習共分為灰色地帶襲擾應處、應急作戰、全面作戰等3大部分。軍方也透露,政府推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目的,就是整個社會要有社會力可以去應對,不是災害發生通通找國軍,比方說發生地震,民眾要知道避難設施在哪裡,培養個人一定程度的自救或者是互助的能力,「其實可以讓地方政府應對的能力在成長,他不斷地在成長,軍方才能慢慢地角色越來越脫離出來,去做戰備整備這件事情,這兩件事情其實是會有一個互動的關係。」
國防部昨指出,在實戰化訓練要求下,國軍以務實的態度,模擬各式戰場景況,納入演習想定。因此,操演期間的任何突發狀況,都將視為訓練環節,使官兵累積經驗,持續提升整體戰力。國防部說明,由於演習期程較長,各部隊將不分日夜,頻繁及長時間地出現在街道、海濱、空中等場域,可能造成民眾生活、交通等若干不便,請國人體諒,亦請不吝給予官兵支持與鼓勵。
漢光演習期間若遇天災如颱風或地震,國軍如何應處,軍方人士表示,假設南部發生一個複合式的災害,演習期間又發生了地震,規模等同921的規模,國軍若不投入救災,社會對於國軍的看法會是什麼?因此,政府將7月訂為國家團結月,將軍方的漢光演習跟民間的這個城鎮韌性演習整合在一起,目的就是說一方面軍方在做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這件事情,地方政府必須要一個應對這種災害,自救的基本能力。
軍方人士表示,國軍基本的主力是準備整體的演習的部分,救災的部分,如前幾天颱風丹娜絲釀成災害,國軍都有支援外離島的這個空運的部分、輸運的部分;南部災情嚴重地區,對社會衝擊影響很重的時候,勢必還是要去投入部分兵力去協助救災,但是以目前這個階段來說,怎麼樣去完整的驗證漢光實兵演習所設定一些目標,是目前國防部的一個基本的方向。
軍方人士表示,政府推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目的,就是整個社會要有社會力可以去應對,不是災害發生通通找國軍,比方說發生地震,民眾要知道避難設施在哪裡,培養個人一定程度的自救或者是互助的能力,透過現在做全社會防衛韌性這一個東西,「其實可以讓地方政府應對的能力在成長,他不斷地在成長,軍方才能慢慢地角色越來越脫離出來,去做戰備整備這件事情,這兩件事情其實是會有一個互動的關係。」
軍方人士表示,整體來說,不管天然災害的傷害也好,或者是敵人侵略的傷害也好,對國家都是一種傷害,國軍的角色是保護這個國家,所以,勢必是要衡量說這兩種災害、兩種傷害哪一個會比較嚴重,當天然災害傷害比較嚴重的時候,國軍勢必要投入來協助救災,所以這一點就無庸置疑,當然,國軍的本務是戰備訓練,這一點也是無可諱言。
國安層級的官員指出,進行演訓的期間發生重大天災 ,要不要停下演訓,要視災害發生的重大程度,三軍統帥、國安會就會針對整體的狀況進行研判,以既有預置的兵力進行搶救,若還不夠,可能要投入更多人力,如果發生重大天災,坦白講,在海上中國的船很難停在那裡,可能要先開回港去,所以這是整體的一個判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