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認量刑失衡最失民心!蔡秋明提3改革:盼重建司法公信、保障被害人權益

記者詹宜庭/台北報導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日上午審查大法官並為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圖/翻攝自國會頻道)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日上午審查大法官並為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圖/翻攝自國會頻道)

立法院全院委員會今(9日)上午審查大法官並為司法院長被提名人蔡秋明。蔡秋明在口頭報告時表示,解決司法過勞將是他有幸擔任新職之後的重要目標,並提出3點解決方案;此外,他也透露,在目前各項外部司法滿意度民調中,最讓民眾不滿意的一項就是量刑不當、重罪輕判。他們會儘快建立一套務實可行、可以預測而有法律依據的量刑基準,消除外界對量刑不公的觀感,同時也會把犯罪被害人權益的保障,列為未來司法院的一項。

蔡秋明表示,台灣自從1987年解除戒嚴以來,得力於民主憲政體制的正常運作,人民得以享有高度的自由、人權與尊嚴。逐漸成為一個民主法治國家。今天的台灣在全球自由度評比與民主指數都名列前茅,這種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彌足珍貴,值得大家珍惜。

蔡秋明認為,台灣既要以法治守護民權,也要藉法治鞏固民主,用法治保護家園,憑法治安生立命。如果有機會獲得大院的支持,他一定竭盡所能,堅持法治精神,致力維護國家憲政秩序、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與尊嚴,確保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成果。自從獲得總統提名以來,各界對於是否適合由檢察官擔任司法院長有不同看法,但我國檢察官與法官所受基礎訓練內容完全相同,「司法獨立、公平審判、中立執法、追求正義,這些應堅守的態度與價值,我從來不曾改變。」

蔡秋明也提到司法機關所面臨的困境,包括工作負荷沈重、人民信賴不足,據他個人觀察,台灣法官、檢察官的能力與素質很高,他們普遍工作非常投入,但因為手上案件太多,幾乎每天都在加班。此外,目前各級法院法官的辦案負擔確實非常沈重,沈重的工作負荷不但會降低審判效率,也可能影響裁判品質,「解決司法過勞問題,將是我有幸任職的重要目標!」

蔡秋明認為,法院工作負擔太重,當然是現有人力不足。上週的公聽會有先進建議,大量增加法官助理、書記官的員額,這應是正確方向,因此,他們會再請人事單位仔細估算,如果要創建一個合理的工作環境,到底需要多少人力,會盡一切努力,向有關機關爭取增加員額。

第二,蔡秋明指出,進入審判程序案件數量必須減少,若就任會與主管刑法修正的法務部協調,設法將法益侵害比較輕微的不法行為除罪化、增加告訴乃論的罪名種類,鼓勵在偵查階段推廣多元的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希望能減少法院的入口案件量。第三,在減輕法官裁判書類撰寫負擔方面,他們會在獲得社會支持的前提下,提供可行的案件處理協助系統,也會同時訂定專屬的AI發展指引,以確保技術應用的安全性與適法性。

蔡秋明坦言,他知道台灣民眾對司法機關的表現並不滿意,而要提高人民對司法的信賴,最好的方法就是盡量讓民眾接近司法,甚至直接參與審判工作。但是人民參與審判是相當耗時的程序,所以他們必須創造讓法官支持這個制度的誘因,例如推動在一定刑度以下的國民參審案件,讓裁判書類的製作更簡化,並且在人民參與、程序精實的前提下,精簡後續的上訴程序。

蔡秋明表示,在目前各項外部司法滿意度民調中,最讓民眾不滿意的一項就是量刑不當、重罪輕判。他們會儘快建立一套務實可行、可以預測而有法律依據的量刑基準,消除外界對量刑不公的觀感。未來也會將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列為司法院改革重點,特別是被害人訴訟地位保障,期望可以透過改革建構平衡保障被告,以及被害人權益的司法環境。

蔡秋明說,中華民國是一個民主國,也必須是一個法治國,他們不是沒有看見社會上對司法的不信任,也不是不理解對憲法審判可能受到干預的焦慮。但他相信,他們一定能站穩腳步、公開透明、獨立審判、獲得肯定,讓制度往更成熟的方向邁進。

#蔡秋明

【女神在線Ep11】出國最怕帶錯人!旅行不是休息?是帶雷人出門的修行!!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20250709】彩券開獎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