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懶人包/泰、柬戰火為何而起?局勢將擴大? 一文看懂兩國糾葛

國際中心/紀玫瑄報導

泰國、柬埔寨雙方互控對方入侵。(圖/翻攝自Google Earth)

▲泰國、柬埔寨雙方互控對方入侵。(圖/翻攝自Google Earth)

泰國與柬埔寨24日於邊境地區爆發軍事衝突,雙方互控是對方先挑釁,戰火爆發的地方,就在兩國過去常為此爭執不休的古廟周邊。事實上,泰柬自5月起便衝突頻傳,如今更升級為戰機空襲、地雷爆炸等軍事行動,不僅造成多人傷亡,也讓兩國外交關係急凍。本文帶你一次看懂:泰柬戰火為何而起?誰先開火?局勢是否可能持續擴大?

● 泰國、柬埔寨雙方互控

泰國軍方指控,柬埔寨部隊在接近塔莫安托寺(Ta Moan Thom)一帶的軍事基地開火,並指控柬埔寨部署監視用的無人機。由於該地屬於雙方長期爭執的邊境區域,泰軍隨即展開回擊,並出動F-16戰機空襲柬埔寨邊界的軍事設施,同時宣稱摧毀了2個柬埔寨的軍事支援單位。

對於入侵開火一事,柬埔寨國防部則反指控是泰國軍隊率先入侵,柬埔寨是出於自我防衛而作出反擊。國防部發言人Maly Socheata中將強調:「我們的行動嚴格限於自衛範圍,回應泰國部隊的無端入侵,這侵犯了我們的領土完整。」

● 交火前已有零星衝突 泰柬邊境緊張再升溫

泰柬邊境近來早已多次發生零星衝突。據CNN報導,今年5月,雙方在泰國東部與柬埔寨西部的邊境地帶爆發短暫交火,一名柬埔寨士兵在衝突中身亡。由於該區長期存有主權爭議,兩國各自宣稱出於自衛,並互指對方挑釁在先。

儘管軍方高層公開呼籲降溫,但泰柬兩方均在邊境加強軍力部署。泰國控制所有邊境檢查站,並揚言切斷柬方邊境城鎮的電力與網路連線。作為反制,柬埔寨則採取經濟層面的「軟性制裁」,停止進口泰國蔬果,同時禁播泰國電影與電視劇。

近期發生的地雷事件,更令兩國外交關係跌至冰點。7月16日,一名泰國士兵因踩中地雷失去左腿;7月23日,又有5名泰軍士兵在地雷爆炸中受傷,其中一人右腿被炸斷。泰國軍方將這起事件歸咎於柬方在爭議區域非法埋設地雷,並指控此舉嚴重侵犯泰國主權。但柬方否認,聲稱泰國士兵是在未經允許進入柬埔寨主權範圍內巡邏時,觸及了戰爭遺留的地雷。

泰柬雙方於5月曾於邊境處爆發衝突。(圖/翻攝自Google Earth)

▲泰柬雙方於5月曾於邊境處爆發衝突。(圖/翻攝自Google Earth)

●戰火爆發導火線

此次交火地點鄰近塔莫安托寺,這座古廟位於泰柬邊界附近,長期以來便是兩國主權爭議的焦點。由於邊界線尚未完全劃定,雙方均聲稱擁有該地的主權。塔莫安托寺雖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泰國,但根據歷史文獻與殖民時期地圖,柬埔寨方面主張該地屬於其領土。

類似的爭議也曾發生在著名的柏威夏寺(Preah Vihear)上,該寺廟2008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後,雙方為爭奪控制權多次爆發軍事衝突。儘管塔莫安托寺規模較小,但象徵意義與地緣敏感度不亞於柏威夏寺,是兩國民族情感與歷史認同的結構性矛盾縮影。

雙方軍隊在此部署重兵、互控對方越界,稍有挑釁便可能引爆衝突,成為本次戰火爆發的導火線。

● 泰國回應

據CNN報導,泰國官員表示,泰國已全面關閉與柬埔寨的邊界及所有邊境檢查站,並正式降級雙方的外交關係。同時,泰國外交部發表強烈譴責聲明,要求柬埔寨對已發生的軍事衝突負起責任,立即停止對平民與軍事目標的攻擊。外交部並強調,若柬方持續對泰國發動武裝攻擊,泰國將採取更強烈的自我防衛行動。

● 柬埔寨回應

柬埔寨政府也強烈譴責泰國的軍事行動,形容其「殘暴、野蠻且暴力」。總理洪馬內(Hun Manet)呼籲聯合國安理會盡速召開緊急會議,以制止泰國對柬埔寨的侵略行為。他表示:「面對這種明目張膽的侵略,柬埔寨軍隊別無選擇,只能進行自我防衛。」同時強調,柬埔寨在過去這段期間積極推動與泰國之間的邊界談判,盼以和平手段化解爭端。

泰國指控柬埔寨入侵,派出空軍F-16戰機防衛。(圖/資料照)

▲泰國指控柬埔寨入侵,派出空軍F-16戰機防衛。(圖/資料照)

● 泰、柬歷史糾葛

泰國與柬埔寨之間的陸地邊界全長約817公里,一直以來都是雙方合作與衝突交織的敏感地帶。這段邊界最初由19世紀法國殖民統治柬埔寨時期繪製,但至今部分區域仍未明確劃定,尤其是在多座歷史古廟遺址的歸屬問題上爭議不斷。

● 停火?還是繼續惡化?

截至24日傍晚,泰柬雙方仍未宣布停火協議。隨著雙方立場強硬、互不讓步,衝突恐持續升溫,國際社會也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早前,柬埔寨總理洪馬內已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尋求國際協助阻止泰方進一步軍事行動。他指出,泰國的侵略行為已嚴重威脅區域穩定與和平,若聯合國不介入制止,勢必讓這場邊境衝突再擴大。

#泰柬交火升溫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