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黃馨慧/綜合報導
在中國浙江金華市,經營三家幼兒園的幼教業者莊燕芳(Zhuang Yanfang)站在教室門口,望著曾經熱鬧喧嘩的校園,如今被改建為一間42張床位的養老院,在這間曾有高達270個小孩的幼兒園裡,小朋友銀鈴般的笑語,已被拐杖沉重的敲擊聲取代。
英國《金融時報》25日報導,中國幼兒園數量在四年間銳減25%,出生率驟降衝擊教育體系,導致中國幼兒園出現倒閉潮,數萬所學前教育機構關門。
中國是目前全球人口下降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學前教育系統的萎縮,是一個預警,對中國執政者和企業家亮起人口危機的紅燈。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人口普查數據,直到2024年,中國已經連續三年呈現人口負成長。這是從1979年實施、直到2016年才終止,延續數十年的「一胎化政策」為中國社會結出的惡果。

▲從2020年到2024年短短四年間,中國全國幼兒園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一。(圖/翻攝自中國教育部官方微博 @微言教育)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20年到2024年短短四年間,中國全國幼兒園數量銳減超過4萬所。從2021年的近29.5萬所,掉到如今只剩25萬所。幼兒園的入學人數更是從4800萬人暴跌到3600萬人,流失了1200萬名小孩。
「招生減少的趨勢已經變成體制內的人口結構性現象,無法回頭,」香港科技大學高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人口學家貝斯圖(Stuart Gietel-Basten)指出,和五年或是十年前相比,中國出生率的下降是「非常劇烈」的。
在社區裡,莊燕芳親眼見證了這場轉變的速度。她開的三家幼兒園,如今只剩兩所還勉強營運。學生總數從千人跌到兩所合計不到150人。為了求生存,她甚至開放幼兒園托嬰,招收10個月大的小寶寶,但依舊無法填滿教室。「隨著出生率下降,幼兒園入學人數明顯減少了。」莊燕芳無奈地估算,在這個人口快速老化的社區中,「90%的私立幼兒園都撐不下去了。」
莊燕芳把最後一所幼兒園改建成養老院,目前只收住16名長者,也常幫當地約200名退休長輩舉辦聯誼活動或是餐食服務。但她心裡清楚,把幼兒園改成養老院未必是長久之計,因為大部分長輩,身體好時都不願住進養老院,還是更希望跟家人住在一起。
「我們正在思考,要怎麼撐過接下來這幾年,」莊燕芳說,「有人會選擇乾脆關門大吉……但我希望能撐著,至少是為了以前的孩子們。」
中國少子化對教育體系造成衝擊,如何因應這場「社會縮水」的挑戰,成為執政者當前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但專家認為,這場人口危機也許是中國教育體制全面改革的轉機。貝斯圖認為,學生減少了,政府可以把省下來的資源投入到教育品質的提升,例如改善托嬰設施、調整高考制度,甚至強化大學和技職教育。「未來的中國,將走向人口更少但更高齡的社會。如果要確保未來的社會是更健康、教育程度更高、更有技能、有希望,那這些方面都必須進行改革。」
只是,空懸的課桌椅和沉寂的幼兒園在在昭示了一件事,即使中國身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無法逃離少子化的衝擊。

▲中國十年來的出生率。已經連續三年出現人口負成長。(圖/翻攝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十年間的幼兒園總數,2024年和2021年相比,數量幾乎腰斬。(圖/翻攝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幼兒園的新生入學人數,在2024年斷崖式下降,少子化衝擊教育體系,使幼兒園出現倒閉潮。(圖/翻攝自中國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