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世界的一角,你來自哪裡?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文/C.C Hannah/紐約這顆大蘋果,好吃嗎?(換日線Crossing)

一直以來,我深怕被貼上任何標籤,不敢發表任何關於身分認同的言論。畢竟,不論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對於海峽兩岸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回答「從哪裡來」這個問題不難,但是,相信不少在海外的台灣遊子都明白,回答這個問題,常常不是這麼簡單

在台灣出生、住了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我,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對於珍珠奶茶、泡麵、鳳梨酥、繁體中文字、等等感到驕傲。在紐約(註一),每當被問起「我從哪裡來」(Where are you from?)的時候,我會說,台灣。

偶爾談話間,會出現孔子、中菜、書法、水墨等等話題,不論是褒還是貶,我總是會說"I'm Chinese. I'm proud of it./ Don't look down on my culture."這時候,知道我從台灣來的朋友們,在臉上出現一頭霧水的表情。於是,朋友開始問:「你不是說你是台灣人(Taiwanese)嗎?為什麼你又說自己是中國人(Chinese)?」(註二)

"Chinese",並不等於「中國人」

"Chinese"在英文裡,包含著華人、中國人、中文、中華文化等意思,可寬又可窄。自從 1945 年以來,Chinese 的定義,隨著政治、經濟、歷史不停地改變,而我,也常常隨著文意(context)的需求,時而用 Taiwanese,時而用 Chinese 來表達自己的身分。於是,身為朋友圈中唯一的台灣人,總會被問起台灣人和中國人的相同和相異處。我只能說,我是在美國的華人。很難用英文解釋華人(Chinese)和中國人(Chinese)的不同,最後,我只能說:"I am Taiwanese national, yet culturally and ethnically Chinese."(我是台灣人,我也是華人。)雖然不甚完美,但是勉強可以接受。

但是,華人又是什麼?和中國人又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說文化上(culturally/ethnically)?
在研究所的第二年,因緣際會下,到了位於中國城的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實習,才進一步了解,Chinese 這個字所代表的含意。

Chinese,不等於中國人。在世界各地可以看到很多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等不同國家的華人,他們也稱自己為 Chinese,他們和我們一樣過農曆年,知道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端午節包粽子,他們知道百家姓,他們家中長輩聽過鄧麗君。Chinese 對他們而言不是中國人,而是華人、華語、中華文化。我們的膚色和名字,在這裡,都被貼上同樣的標籤。

開始把 Chinese 解釋成華人、中華文化後,我不再排斥這張貼在我身上"Chinese"的貼紙。我以身為華人的一份子為傲。

世界越來越小,從哪裡來是否如此重要?

常常覺得,海外的台灣人,或多或少,要面對台灣、中國的政治議題。這和不少在美國的第二、三、四、甚至第 N 代黑頭髮黃皮膚的亞裔美國人,老是被當成外國人,當有人問起他們Where are you from? 這個問題,明明就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亞裔美國人,卻仍然不被當成美國人,"Where are you really from ethnically speaking?",這和台灣人偶爾被認為成中國人的感覺,是不是滿相像的?

剛到紐約的第一年,我常常會為了要解釋台灣和中國的不同而生悶氣,因為我老是要回答錯綜複雜的政治因素。並不是每個人都對這段歷史這麼感興趣,常常講得口都乾了,這些人卻聳聳肩膀、漫不經心的說「好複雜」。我愛台灣,愛台灣的親切、愛台灣的人情味、也愛台灣人對於海峽兩岸議題勇於表達的熱情。我愛中華文化、愛我們慎終追遠、愛我們吃苦耐勞、愛書法水墨、愛博大精深。我可以很驕傲的說我是台灣人、我也可以很驕傲的說我是華人。

當世界因為科技和交通的發展而越來越小,越來越多人在不同的國家求發展,跨國、跨種族的婚姻越來越普遍,從哪裡來,是哪裡人的問題只會越來越複雜。我是誰,從哪裡來,又從哪裡去?不再只是持哪國護照的問題。我朋友茱莉亞,是從前蘇聯哈薩克(Kazakhstan)移民到美國來的俄國人(Russian),她又要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

Mr. Hannah 曾經問過,將來,如果有小孩,要怎麼跟小孩說明,既是台灣人也是華人這件事?我笑著反問,我們要擔心的應該是混血兒身分認同的問題吧,到時候上學後在 Ethnicity 那欄,是要勾白人(Caucasian)還是亞洲人(Asian)?

不論從哪裡來、是哪裡人,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最後都會變成歷史洪流的一小部分。在海外飄泊的旅人,不論台灣人還是哪國哪族人,希望我們都能找到"Where are you from?"的最好答案。

註一:當我在台灣或紐約以外的地方被問到"Where are you from?"這問題,常常會很猶豫自己的答案,因為不確定他們問的是"Where were you born?"還是"Where did you come from?(Where do you live)?"。
註二:對很多不懂中文的人而言,當他們聽到 Chinese,直覺認為是「中國人」而不是「華人」。


   關聯閱讀

「你,從哪裡來?」──為何人與人之間的愛與理解,要止於國界?

「你的來處、你的名字、你是誰?」──人生的答案,由你自己決定

為什麼要取一個英文名字?我們都搞錯重點了


   作者簡介

C.C Hannah/紐約這顆大蘋果,好吃嗎?

C.C Hannah,不會說台語的高雄人,跑到 NYU 念了個碩士,目前還在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混口飯吃。
前前後後在紐約待了將近十年,即將成為 Mrs. Hannah。個性直接,不喜歡拐彎抹角。沒事喜歡在家看 Netflix、作飯、逗貓。
臉書專頁:C.C. Hannah


執行編輯:郭姿辰
核稿編輯:張翔一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換日線Crossing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