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子秘密曝光震撼全球!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 全網猛點頭

資深記者鍾志鵬 / 台北報導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為1970年代巴菲特家福。彼得巴菲特在母親蘇珊後面、哥哥在左一、巴菲特在右二、姐姐在右一。(圖/翻攝自《雪球 巴菲特傳》)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為1970年代巴菲特家福。彼得巴菲特在母親蘇珊後面、哥哥在左一、巴菲特在右二、姐姐在右一。(圖/翻攝自《雪球 巴菲特傳》)

巴菲特95歲了,外界知道他是股神,喜歡喝可樂。但外界比較少他怎麼教育孩子。他的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美國知名音樂家曾以凱文柯斯納主演的《與狼共舞》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在著作《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曝光父親教他要作自己,找到自己熱情與命定的事,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支持,不是支票,投資人生更重要。

巴菲特:「彼得,我覺得我們在做的事情,其實是一樣的。音樂是你的畫布。波克夏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畫上一筆。」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t)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t)

巴菲特的兒子音樂家兒子彼得巴菲特在《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曝光父親的「一如既往」的生活………….

爸爸成為股神之後,在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家庭生活,並沒有太大變化。全家吃一樣的餐點,東西壞了一樣自己修;一樣熱愛工作、一樣懷抱著理想,這就是彼得從小接觸的價值觀。彼得巴非特說父親給孩子最棒的禮物是支持,不是支票。提出四個核心價值,比爾.蓋茲也有共感。

1.強大的信念:儘管這世界有缺陷,依然相信它的本質很美好

2.寬容的心胸:對於不同的見解與觀點,最難的是包容

3.學習的熱忱:好奇心最珍貴,用開放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4.職業的態度:自我發現,然後自我實現。這是巴菲特每天起床時,都滿心期待的祕密。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

巴菲特一生投資股票,卻教孩子投資發現自己有熱情的人生

彼得.巴菲特在著作《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剖析自己………………

以普世價值觀來看似乎令人詫異,身為股神之子,沒有成為享盡特權、揮霍無度的少爺,也沒跟隨父親走入華爾街,去滿足功利世界的期待。自己知道,幾乎不可能在世道上「贏過」父親,所以必須靠自己的故事來活出自己。將來自父母的啟蒙、從中建立強大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猶如一塊塊金磚,在十二個人生面向上堆砌出《巴菲特的家族智慧》。例如,年輕人或許不該急於求成,以免錯失真實的「優勢」;又如「志業」其實不是命定,而是必須透過一連串人生冒險,才能摸索出來……

天底下沒有一位父親,會想剝奪子女擁有充實、快樂人生的最佳機會

第2塊金磚:應得與值得 父母的初心與錯誤的善意

彼得巴菲特說:天下沒有父親會想剝奪孩子追求充實、快樂人生的機會,也沒有母親會刻意阻撓孩子的成就與自尊。然而,許多家庭卻在一片「好意」中走偏了方向。原因之一,是富裕家庭並未正視自身面臨的危機。

錢確實能減少生活困境,但它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也無法買到真正的幸福。富裕家庭的子女雖不必擔心生存需求,卻同樣承受著獨特的壓力與心理困境。心理學家萊文(Madeline Levine)的研究指出,來自富裕家庭的青少年有30%至40%受心理疾病困擾,富裕家庭少女中更有22%罹患憂鬱症,是全國平均的三倍,部分甚至走向自殺。這些數據顯示,金錢優勢並不能自動轉化為幸福。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中為巴菲特、右一小兒子彼得巴菲特、左一大兒子霍華巴菲特。(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t)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中為巴菲特、右一小兒子彼得巴菲特、左一大兒子霍華巴菲特。(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t)

富有的父母之所以給子女太多金錢,太少關愛,通常是因為純粹懶惰,而且只在意自己。

第一種錯誤:以金錢取代關愛

富裕父母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用錢代替時間與陪伴。父母掏出信用卡買玩具,孩子或許開心幾分鐘,但真正需要的,是父母願意坐下來陪伴遊戲、交流與啟發想像力。送孩子進名校,與積極參與教育並不等同。孩子能敏銳感受父母是否用心,而時間與陪伴,遠比金錢重要。

然而,許多父母因事業忙碌,錯誤地認為金錢比時間更有價值。等到老年時才明白時間的珍貴,卻為時已晚。正如美國歌手哈利‧查平的歌曲《搖籃裡的貓》所唱,父子雙方不斷承諾「以後會好好相聚」,但最終永遠沒有那一天。

巴菲特認為子女不曾經歷挫折與磨難,就不會有骨氣。沒有挺過難關,就不會擁有真正且恆久的自信。

第二種錯誤:剝奪孩子的試煉與磨練

另一個常見的錯誤,是父母為孩子打點好一切,卻剝奪了他們鍛鍊自尊與骨氣的機會。巴菲特強調,若沒有經歷挫折與挑戰,就不可能培養真正的自信。父母能提供資源,但絕不能讓孩子不勞而獲。正如巴菲特父親所言:「給子女足以做任何事的資源,但不要多到讓他們什麼都不做。」

因此,越早卸下人生的「輔助輪」,越能讓孩子學會自立。相反地,若父母過度安排,像是硬要孩子進家族企業、或循著父母既有的成功道路,表面上看似體貼,實際上卻可能只是滿足父母的虛榮與掌控慾。幫助與操縱之間,界線模糊,唯有父母的良知能分辨。

彼得巴菲特說:我的父母的目標很明確 他們希望每一個子女都能找到志業全心全力經營

我的父母從不強迫子女依循他們的腳步。他們的願望很單純:希望我們找到自己的志業,全心全力經營,並在所做的一切留下印記。這是一份期許,但不是壓力。他們深知,找到志業需要自由,而家庭的過度干預才是真正的阻礙。

因此,不論我們選擇什麼,只要是真心所愛,他們都支持。若我決定一輩子跟著垃圾車收垃圾,只要那是我的樂趣,父母也能接受。對他們來說,孩子的快樂與自我實現,才是真正的價值。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t)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IG @peterbuffett)

彼得巴菲特說:我的父親不會幫我走最輕鬆的路。那就不叫發揮優勢,而是貶低自己

我的父親不會替我安排最輕鬆的路。因為那不是真正的優勢,而是對自己的貶低。他會願意幫助我進入華爾街或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但前提是——必須由我來主動表明,這是我真心選擇的道路。唯有如此,人生才屬於我自己。

因此,富裕家庭最需要記住的一點是:真正的愛,不是用金錢代替關心,也不是操縱孩子的人生道路,而是給予他們自由,讓他們經歷挑戰、培養自信,並在跌跌撞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志業。

彼得.巴菲特小檔案:

華倫.巴菲特的小兒子,音樂家、作曲家、慈善家。他的創作事業始於八○年代早期,代表作包括奧斯卡獲獎電影《與狼共舞》中的「火舞」配樂。發行過十五張專輯,並與好萊塢等大型娛樂公司合作,曾獲電視界最高榮譽的艾美獎。他遵循巴菲特家族的公益理念,擔任慈善團體NoVo基金會會長。曾與知名饒舌歌手阿肯以人權為主題,共同籌畫聯合國大會的表演節目。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豆瓣電影)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翻攝自豆瓣電影)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一起來出版提供)
巴菲特小兒子彼得巴菲特是知名音樂家,曝光父親教子秘密:作自己、給支持不給支票勝過千億資產。(圖/一起來出版提供)

本文撰寫與摘自一起來出版之《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

第1塊金磚:所謂「正常」,其實就是你習慣的一切。對這世界的信任,離不開對人的信任。

第2塊金磚:天底下沒有「應得」這回事。最纏人的困擾,是那些自己不願面對、裝作不存在的東西。

第3塊金磚:公平競爭環境的迷思。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優勢與劣勢不是事實,而是一種觀點。

第4塊金磚:選擇是好事,也是壞事。並非所有遊蕩都意味著迷失。有時,錯誤的道路可以把我們帶到正確的道路上。

第5塊金磚:志業是要費一番功夫尋找的。我好像必須歷經對攝影的夢想破滅的痛苦,才能完全接受自己對音樂的熱愛。

第6塊金磚:買時間。認為自己需要的東西越多,我們就越不自由,反過來說,當需要的越少,就越自由。

第7塊金磚:別只是找到喜歡做的事,要確實去做。創作者應把服務客戶當成磨刀,而外部世界的種種要求與期待,就是磨刀石。

第8塊金磚:發現之門。任何錯誤都不應該被浪費。

第9塊金磚:不要隨便許願。社會慫恿我們爭取名利,不管我們想不想要那個蠢玩意 。

第10塊金磚:所謂的成功究竟是什麼。開啟寶物的鑰匙才是寶物本身。

第11塊金磚:富裕的危機。富裕子女衣食無憂、不用付房租房貸,然而金錢卻變成絆腳石。

第12塊金磚:回饋是一種巧妙的藝術。付出的過程,是把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能力呈現的出來的過程。

#怎能不讀書

【#直播中LIVE】【20250830】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GCS 2025 夏季例行賽W1D1-2025/08/30《Garena 傳說對決》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