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越早睡越早死?醫揭「短命3惡習」:睡對時間罹癌風險降20%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圖/科林提供)
打鼾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研究指出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5倍。(圖/科林提供)

「越早睡的人越早死」,這句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說法,聽來令人心驚。對此,減重名醫邱正宏撰文闢謠,指出這其實是一個「有偏差」的研究結論。他解釋,該說法源自一項針對全球21個國家、超過11萬人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但研究者並未將各國的社會經濟、醫療條件等差異納入考量。例如,非洲部分地區因缺乏電力而早睡,但同時也飽受饑荒、戰亂與醫療落後的困擾,這些因素才是導致壽命較短的真正原因,而非單純的睡眠時間。

蔡依林發現早睡讓她「變漂亮」,因此養成晚上九點半睡覺的習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網路)
蔡依林發現早睡讓她「變漂亮」,因此養成晚上九點半睡覺的習慣,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圖/翻攝自網路)

邱正宏強調,雖然早睡不等於早死,但確實有3個與睡眠相關的壞習慣,已被科學證實與死亡率增加有關。根據2010年發表在《睡眠醫學期刊》(Sleep Medicine)的一篇統合分析,該研究匯集了全球16篇醫學論文,探討睡眠時長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並得出以下結論:

1.  睡眠不足(每天少於5小時): 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2%。邱正宏解釋,睡太少會導致飢餓素增加、瘦素減少,進而增加肥胖與糖尿病風險。此外,體內的可體醇分泌增加、生長激素分泌減少,會使身體處於長期低度發炎狀態,增加罹患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機率。

2.  睡眠過多(每天超過9小時): 全因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30%。儘管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推測,這類人可能同時患有憂鬱症或未經診斷的潛在疾病。此外,長時間睡眠通常伴隨著較低的身體活動水平,身體健康不佳或癌症引起的疲勞也可能導致睡眠過長。

3.  晚餐後太早睡: 另一個與早死相關的壞習慣,就是晚餐後立即入睡。根據2018年發表在《癌症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項西班牙研究,晚餐後等待2小時以上再睡覺的人,罹患乳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低了20%。此外,研究也指出,晚上9點前吃完晚餐的人,比10點後才用餐的人,有更低的罹癌風險。

愛吃宵夜、吃飽就睡,也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愛吃宵夜、吃飽就睡,也是造成短命的原因之一。(示意圖)

邱正宏補充,另一個2018年發表的中國研究也佐證了飲食與癌症的關聯。該研究發現,晚餐後不到3小時就睡覺、晚餐後沒有散步習慣,以及睡眠時間超過9小時的人,都更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

綜合上述研究,邱正宏建議,為了降低罹病風險,民眾應盡量將每日睡眠時間控制在6至8小時,避免低於5小時或超過9小時。同時,吃完晚餐後最好等待2到3小時再入睡,並盡量在晚上9點前完成用餐,以維護身體健康。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