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不是味道是湖泊!「天使的眼淚」嘉明湖背後藏40年故事超感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嘉明湖國家步道。(圖/翻攝自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官網)
嘉明湖國家步道。(圖/翻攝自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官網)

相信不少民眾都聽過台東「嘉明湖」,中央山脈稜線三叉山下有一個「蛋形池」,不少山友稱它為「天使的眼淚」。為何叫嘉明?其實是源自40年前2名軍官的名字,就成了現今大家廣為人知的嘉明湖。

嘉明湖位於中央山脈三叉山稜線下方、海拔3310公尺處,不僅風景秀麗,更擁有多重名稱與豐富文化意涵。被登山客稱為「天使的眼淚」、布農族則稱為「月亮的鏡子」。由於無出入口水源,湖水平靜無波,加上湖畔地勢空曠、靜謐無聲,景色予人深刻印象。

根據《中央社》報導,布農族以口述歷史傳承指出,三叉山與湖泊所在區域曾是族人獵場與族群戰場,湖泊則因能倒映月亮,被命名為「cidanumas buan」,意指「月亮的鏡子」,具有神話與文化的象徵意涵。

民國66年,當時政府推行十大建設,其中一項為高山三角點聯測任務。兩位參與任務的軍官,上尉萬嘉慶與中尉沈明佑在執行三叉山測量時,發現這座未命名的湖泊;最終,他們以各自名字中的「嘉」與「明」組合,命名為「嘉明湖」。沈明佑接受媒體電話訪問表示,當時他和萬嘉慶曾想過其他名字,最後決定以2人名字的中間字命名。

林保署台東分署森林育樂科長陳盈源表示,布農族稱嘉明湖為「cidanumas buan」,意為「月亮的鏡子」,因為湖面能映照月亮,具有神話意涵,更是原住民族重要文化傳說,也吸引國內外山友前往。

#關懷小角落,傳愛無界限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