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台灣人「2句型」中國人聽不懂!翻譯版曝光 全場曝關鍵:贅字太多

生活中心/朱祖儀報導

台灣人說話方式讓中國人聽得霧煞煞。(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人說話方式讓中國人聽得霧煞煞。(示意圖/資料照)

兩岸不只政治體制、經濟結構不同,在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差異。近日就有大陸網友透露,自己聽不太懂台灣人的說話方式,並舉例2個對話,認為台灣人說話贅字太多且過於有禮貌。文章曝光掀起共鳴,眾人認同表示,「有點太囉嗦。」

一名大陸網友在小紅書發文指出,「台灣人的說話方式,我到現在還會反應不過來」,像是拒絕別人的時候,台灣人會說,「謝謝,我現在先不吃」,她便會認為,對方要等一下再吃,就會留一點食物給對方,殊不知對方是拒絕的意思。後來她才知道,台灣人說「先不用」、「先不要」、「先不吃」,意思就是「不要」,還有人會說「我還好」,背後也是拒絕的涵義。

原PO舉第2個例子,台灣人也很喜歡說「幫我」,之前她在機場搭車時,司機說「我來拿行李,麻煩幫我先上車」,意思是讓他們先上車;去銀行匯款單子時,櫃員也會說「幫我填這個表格、幫我在這裡簽名」,但她不禁思考,「這不是我的單子嗎?」後來才知道,台灣人的「幫我」不是幫忙的意思,而是請照著指令做事,只是用法比較委婉。

眾人相當有感表示,「還有個『謝謝』,回答都是『不會』, 為什麼是不會啊?我理解不過來」、「我老公台灣人,問他要不要吃某個東西,他會說你吃,後來才明白他是不要的意思」,有台灣網友就解釋,「沒有直接答應都是拒絕」、「都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也許是因為見面三分​​情,直來直往總覺得會太過尖銳,婉轉一點也是給彼此一點餘地」、「委婉的拒絕,習慣就好了。」

另外,也有台灣人指出不習慣的中國用語,「就像你們動不動講『親』、『寶寶』、『老師』、『家人們』,我們這邊剛聽到時覺得很彆扭、很假,所以每個地方的文化也不一樣」、「第一次聽到親和寶子時,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以為是什麼產品,然後雞同鴨講問了老半天。」

#台灣

北港媽祖下府城 【11/20 媽祖進府城第一日上午】2025年 #南都巡歷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