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深一度/「加味」海鮮、啤酒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記者高秋萍、諸宇泓/採訪報導

塑膠絕對是20世紀最便利,卻也最災難的發明之一,在大型的塑膠垃圾經過分解後,都會變成肉眼看不到的微米或奈米級顆粒,排入海洋被浮游生物吃下後,經由食物鏈底層最終回到人體。根據英國研究發現,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有將近4成漁獲,包括牡蠣和生蠔體內驗出含有塑膠微粒,愛吃海鮮的台灣人也在這場看不見的災難中淪陷了嗎?

中研院透過電子顯微鏡發現,海葵體內和觸手也佈滿了塑膠微粒,但政府從2020年才開始禁止販售含塑膠柔珠的化妝清潔用品,也就是說未來3年多,我們還會製造更多「珠」連九族的塑膠微粒。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鮮猛的牡蠣、生蠔,肥美的龍蝦、海魚、貝類,美食當前,等等!先確定你吃的是海鮮還是塑膠呢?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在歐洲還有北大西洋、太平洋,都在發現在於魚類、貝類、甲殼類發現微塑膠的情況,台灣是一個海島,我們也消費非常多海鮮,所以我們非常擔憂我們吃下去的海鮮是不是安全的。」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塑膠垃圾經分解會變成肉眼看不到的微米或奈米級顆粒。

塑膠氾濫的年頭,要吃「不含塑」的海鮮可能有難度,比利時養殖牡蠣,每公克就含0.47顆塑膠微粒,英國生蠔平均每盤大約6顆驗出50顆塑膠微粒,估計歐洲每人每年吞進1萬1千顆塑膠微粒。台灣海鮮消費量是世界均值1.7倍,微塑膠下肚情況恐怕更糟,但災難不是海鮮專利,連啤酒也淪陷。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看守台灣研究員孫瑋孜:「德國的報導是研究他們本地產的啤酒,發現啤酒過濾以後會有一顆顆小小的東西,如果用比較精密的儀器去測,發現是塑膠。」儘管啤酒的微粒來源不明,但推測跟人類濫用塑膠脫不了關係,科學家統計,漂浮大海的塑膠微粒大於5兆顆,也就是無所不在,就算不是吃下肚也會飄浮空氣中,像PM2.5被吸入人體。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中研院楊姍樺博士:「當我們在講微粒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想到是圓形的,可是不見得,可能是這樣絲狀的構造,像這些受人類排出的塑膠垃圾,經過風化、海水拍打變得更小更小,要到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我們把它剪成小塊餵餵看海葵,看他會不會辨識這是可以吃或不能吃。」為了解塑膠微粒對海洋生物的衝擊,中研院以海葵實驗,是台灣極少數相關議題的珍貴研究。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微粒也可能是絲狀的構造。

中研院楊姍樺博士:「小塊的橡皮筋放在牠觸手旁邊,你可以發現牠直接搶過去吃了 ,吃了牠就會把他送到牠的口當中攝食進去,表示牠沒有在區分這到底是不是牠的食物。」橡皮筋碎片海葵照吃不誤,所幸部分顆粒還能排出,但進一步餵食常被分解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米、奈米顆粒,結果相當驚悚,2個禮拜後,海葵體內跟觸手佈滿規則塑膠圓點無法排出。

中研院楊姍樺博士:「我們餵食了9微米的塑膠微粒,這麼小的海洋生物他們都會攝食這麼多的塑膠微粒,可以想見累積到人類攝食的時候,攝食這些海洋生物的時候我們吃進了多少。」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中研院研究員湯森林:「奈米微粒的大小大約像細菌或病毒,這麼小的微粒所影響的就不只是進食,它可能會直接進入到細胞的間隙,所以它影響整個生態金字塔的底層更廣大,進而影響到他物種就更大。」

繼國外實驗發現,浮游生物把塑膠微粒當食物,國內研究也證實,海葵吃下奈米塑膠微粒累積體內,塑膠微粒除了本身毒性,還會吸附環境中的重金屬跟有機毒物,從海洋食物鏈底層的生物往食物鏈上層累積,最終報應在始作俑者人類身上。看守台灣研究員孫瑋孜:「這一款是我到目前為止過濾最誇張,你可以看到這邊一顆顆像細沙都是塑膠微粒,他總共體積不過200CC而已,這些塑膠就70CC,就這一管3分之1是塑膠。」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一顆顆像細沙的都是塑膠微粒。

萬惡塑膠微粒除了從大型塑膠垃圾自然分解,還有下水道排入河川海洋的,看守台灣協會調查,高達4成市售清潔用品洗出裝滿試管的塑膠柔珠,甚至部分「深層清潔」,訴求「天然」的專櫃產品也拿塑膠魚目混珠,像主打「杏仁去角質」,往下看密密麻麻,得放大鏡才看能看清的成份,赫見polyethylene聚乙烯,最常見的柔珠材質。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看守台灣研究員孫瑋孜:「其實這些東西你是在用塑膠洗臉,不是在用什麼天然的成份洗臉。」所以不是沒「柔珠」就沒事,協會跟國際環保組織合作推APP,一掃條碼就知道是否含塑,只是更新速度比不上業者推陳出新,政府亡羊補牢研擬2018年7月起,不得製造、輸入含塑膠微粒之化妝清潔用品,2020年起全面禁用,雖然領先亞洲各國,但英法研擬2017年底、2018年初,同步禁止製造販售,台灣腳步還是晚了2年。

"加味"海鮮上餐桌 塑膠微粒全面入侵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我們希望這個時間點可以再往前推一點,不然到2020年還有3年多,等於我們的海洋要繼續受到塑膠微粒的威脅,我們的健康也暴露在這樣的危險當中。」龐大氾濫的塑膠垃圾,柔珠其實只佔很小一部分,禁柔珠是第一步,勢必得思考無塑生活的長期抗戰,不想再吃到塑膠海鮮,人類唯有開始行動收拾自作孽殘局。(整理:實習編輯鍾惠宇)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新聞深一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韓國瑜主持立法院院會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