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NHK交響樂團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文/MUZIK

1924年4月,當山田耕筰(Kosaku Yamada)創立了「日本交響樂協會」,並且邀請近衛秀麿(Hidemaro Konoye)共同推動的「日俄友好交響音樂會」大獲成功時,這個由日本與哈爾濱的樂手共同組成的臨時樂團,讓他們燃起一股組建一支日本第一個職業交響樂團的雄心壯志。但這兩位自德意志學成歸國的音樂戰友當時並不知道,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美夢將會因為金錢的醜聞而迅速破裂,這個協會也將土崩瓦解……

▲NHK交響樂團總部

從一場金錢的醜聞開始

但有一件更是他們絕對想不到的事情:跟著近衛秀麿一起出來自立門戶的44名團員所創立的新樂團,不僅是距交響樂團在日本史上首度公開演出的四十年後,才正式組成的第一支職業交響樂團,未來更將發展成一個擁有109名團員,年度演出超過一百五十場,年度總經費超過二十五億日圓,聽眾超過三十五萬人次,並且至今仍為日本最具代表性與世界性的管弦樂團!這個1926年10月5日所創立的新樂團,彼時叫做「新交響樂團」;1942年改稱為「日本交響樂團」;到了1951年的8月1日,樂團接到了日本廣播協會充分的財務支援,於是更名為「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

是的,如果你知道日本廣播協會的全名叫做「Nippon Hoso Kyokai」(日本放送協會),你就會知道這個樂團的簡稱,就是「NHK交響樂團」!

話說曾經創作日本第一首交響曲與第一首管弦樂曲的山田耕筰,把設立日本第一個常設性管弦樂團的夢想,悉數灌注在1924年創立的日本交響樂協會,以及他甫從歐洲拉回日本的傑出後輩:近衛秀麿身上。彼時的山田與近衛,在歐洲時都曾踏上柏林愛樂的指揮台,他們都希望能夠在祖國的土地上,創建出一支真正常態性的管弦樂團。因此當1925年4月舉辦的「日俄友好交響音樂會」大獲成功之餘,這對親密戰友似乎覺得,大和的第一支管弦樂團似乎萬事具備,也不欠東風!

可惜盼來的不是東風,而是惱人的秋風……。1926年的9月8日,近衛突然閃電宣佈退出日本交響樂協會。分裂的原因相當詭異,但與金錢有直接的關係:當時山田的身體情況不好,於是協會的財務就由近衛處理。近衛發現樂團有一筆來路不明的錢(當時幣值五千四百日圓),想要進一步向山田詢問這筆錢的來歷時,卻遭到操守有問題的會計給彈劾並且停職。氣憤難平的近衛索性割袍斷義,同時帶走了44名團員。另有一說是指當近衛發現這筆黑錢的時候,山田想要獨佔半份,另外一半讓所有其他團員平分。無法忍受這件事情的團員,於是就跟近衛一起與山田決裂。

全球第一份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的錄音

不論如何,1926年的10月5日,自立門戶的近衛創辦了日本第一個職業交響樂團:「新交響樂團」,這就是NHK交響樂團正式創團的開始,近衛當仁不讓地擔任首位常任指揮。10月22日,新交響樂團(日人簡稱新響)的第一場演奏會舉辦;一個月後,近衛帶領「新響」做了第一次的廣播演出。1927年的2月20日,在追悼前一年駕崩的大正天皇氣氛下,新響(同時也是後來的NHK交響樂團,簡稱N響)舉辦了第一次的定期公演。當天的曲目有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序曲》、莫札特歌劇《伊多美聶歐》中的舞樂、舒伯特《偉大》交響曲、葛利格《兩首悲傷的旋律》。自此,從彼時的新響以至後來的N響,八十年來幾乎不間斷地進行定期的演出。而作為新響的創立者,近衛以他個人的魅力與過人的技藝,為新響開闢了第一個黃金的十年。在這段時間內,近藤與新響不僅擔綱了馬勒第一號與第四號交響曲的日本首演,更在1930年的5月28日錄下了全世界第一份馬勒第四號交響曲的錄音。以日本樂迷對馬勒的著迷程度,近衛與新響著實功不可沒。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新響的創立可說是「禍兮福所倚」,但是近衛與新響的黃金年代卻應驗了「福兮禍所伏」。1931年的秋天,近衛隻身前往歐洲旅行演出,親身體驗了福特萬格勒、華爾特以及老克萊巴諸位大師所指揮的柏林愛樂以及萊比錫布商大廈樂隊的威力後,深感新響的水準與歐洲的差距之大。回國後旋即針對新響的樂手進行考核,並且以技術不足的理由開除了17名團員。在汰舊換新的同時,新成員尚包含了四名女性樂手。這四位女先鋒開創了日本樂團首度錄用女性團員的歷史,另外17名解雇的團員,則埋下了日後近衛與新響決裂的導火線。

沒有指揮的音樂會

1935年,新響宣布改組,近衛與樂團之前的矛盾浮上檯面。幾經折衝的結果,近衛發現當年自己帶走44名猶如大藏忠臣的團員離開山田,十年後竟然沒有一個團員站在自己這邊,心灰意冷的近衛只能公開宣布退團。而這個暫時沒有常任指揮的樂團卻於8月13日在日比谷公園的戶外音樂會中,意氣風發地演出了一場沒有指揮的音樂會,而且還以「指揮改組」作為音樂會的名稱!更誇張的是,這個給指揮難看的公開宣示,二十七年後竟然會舊瓶新酒,重新上演一次……

近衛離開之後,新響開始向全世界尋訪常任指揮,最後由來自波蘭的約瑟夫‧羅森史塔克(Joseph Rosenstock)接任。自1936年9月21日的歡迎音樂會開始,這位被團員們暱稱為「羅爺」或是「羅桑」的猶太指揮,不僅是樂團歷史上最受愛戴的指揮,更是唯一在「新響」、「日響」以及「N響」三個時期都擔任過常任(或榮譽)的指揮。但他也因為猶太人的血統,在二次大戰時不得不離開團員熱情的擁戴。

1942年,二次大戰中的太平洋戰爭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新響」也正式走入歷史,改稱為「財團法人日本交響樂團」(簡稱日響),從名稱上正式成為具有國家色彩的樂團。在戰事方熾的民族主義壟罩全國的社會意識下,「日響」時期最重要的改變與特色,就是在每次的定期公演中,必定要加入至少一首日本作曲家的作品,並且要多提拔日本自己的指揮人才。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日響」造就了日本本土管弦樂作品演出最多的時期。1945年6月14日,日本天皇投降前兩個月,編號第267號的定期公演,成為日響在日本二戰中最後的一次定期演出。當天演出的曲目與歐陸有志一同: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六年後,1951年的8月1日,日本廣播協會(NHK)正式接手,日響也正式更名為「NHK交響樂團」。而在同年的十月,小提琴家曼紐因赴日與N響的特別演奏會上,當年眾叛親離的近衛秀麿,回到了這個他一手創建的指揮台上。

一個奧地利指揮的影響

▲ 1954年開創日本古典音樂史傳奇的指揮家卡拉揚

1954年,對於N響而言,只是邀請了一位奧地利的指揮家,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指揮N響將近二十場的演出。但對於日本的古典音樂界而言,這一年簡直是傳奇的開始。這是他第一次來日本,也是他最後一次單刀赴會。因為在下一年,他將會登上全球指揮夢寐以求的舞台,並且在往後的三十年間,他將會再來日本十次,每次都帶上全球最好的管弦樂團,也會帶著一位日本指揮登上全球最高的指揮殿堂。他在日本的人氣直到逝世二十年後依舊居高不下,在某個時期他簡直就是日本古典樂迷心目中「指揮家」的代名詞。是的,他就是指揮帝王卡拉揚,那年他四十六歲,正值壯年,也是他接掌柏林愛樂的前一年。

其實N響邀請當時在日本仍不算有名的卡拉揚前來,不僅對於日本的古典樂壇,對N響本身也有極高的投資報酬率。三年後,卡拉揚就帶著柏林愛樂依約前來。在為期一個月巡迴演出的倒數第二天,卡拉揚突然身體不適,臨時只好讓當時陪同前來的副手上場代打。這位第一次來日本的副指揮,竟然在兩年後成為了N響的常任指揮,而且以鐵血的訓練,將N響的水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樂手的技術達到了飛躍的成長。舒利希特(Wilhelm Schüchter)儘管僅僅帶了N響三年,卻被視為樂團史上相當重要的常任指揮。並且在1964年以「NHK播映35周年」為名,帶領N響作首度世界的巡迴演出。

但對於N響而言,卡拉揚帶來的並不全然是三十年的好事;他還間接為N響帶來一位糾葛三十年的冤家!

只有指揮的音樂會

▲NHK交響樂團桂冠指揮阿胥肯納吉

▲NHK交響樂團現任日本籍指揮若杉弘

1962年,年僅二十七歲的小澤征爾,挾卡拉揚弟子之名展露頭角,在1961年與N響首度以廣播錄音合作之後,成為N響的客席指揮。在世界意氣風發闖蕩無礙的小澤,原本滿心抱負想要回饋鄉里,未料回到祖國的N響卻面對遠比歐洲那些百年老店的樂團還要頑強的保守勢力!年輕氣盛的小澤口無遮攔,日語中許多的敬語與歉語都說不好,看在嚴謹自律的日本年長團員眼中,簡直是個沒教養的死小孩。加上小澤挑選的又是非傳統的現代實驗性曲目。對於自詡源自近衛秀麿赴德取經以來,全日本最正統德奧殿堂的N響而言,這個傲慢自大又胡作非為的渾帳傢伙簡直是個災難。於是N響把27年前對近藤秀麿做過的事情,換個方式重演一遍:N響的團員在公開演出前,發電報向原本要前來的兩千五百名觀眾宣布,該場演出團員將集體罷演。結果有三百位觀眾沒接獲電報,到了會場發現台上空空如也,只有年輕的小澤一個人傻傻地向觀眾道歉。經此侮辱,小澤氣得宣佈從此不再回到日本!這場日後被稱為「小澤事件」的鬧劇,氣得顏面盡失的小澤下定決心從此不再與日本的音樂活動有所瓜葛,也永遠不再回到日本。

踢走小澤征爾的N響,自1965年開始取消了常任指揮的制度,改以各種「榮譽」之名,廣邀世界一流的大師跨刀助陣。包括現任名譽音樂總監的杜特華(Charles Dutoit)、桂冠指揮阿胥肯納吉(Vladimir Ashkenazy)、榮譽桂冠指揮沙瓦利許(Wolfgang Sawallisch)、以及兩位榮譽指揮史威特納(Otmar Suitner)及布隆斯泰特(Herbert Blomstedt)。同時為了避免這些大師分身乏術,也為了維持樂團的演出水準,更為本土指揮家保留一塊國內的最高殿堂,N響始終保持兩位以上的本國籍正指揮。目前則是由外山雄三與若杉弘兩位扛起本土大旗。這樣的名牌策略加上NHK的國營身分,不僅讓N響在面對東京都其他八個樂團的競爭中,依然具有絕對性的優勢;在亞洲的交響樂團中,不論是實力與知名度,也始終佔有龍頭的代表性地位。除了嚴肅的古典音樂之外,N響固定替NHK製作的大河連續劇以及近三十年來異軍突起的電玩音樂灌錄唱片,更是亞洲其他各國的樂團無法匹敵的絕對優勢!

至於受到奇恥大辱的小澤,音樂事業竟也平步青雲,成為當今樂壇的一方之霸。不僅指揮世界各一流樂團如探囊取物,連自己為了紀念恩師齋藤秀雄而在1984年成立的「齋藤紀念管弦樂團」,竟以非常設性質,每年靠著「教育點召」方式組成之姿,在2008年的英國留聲機雜誌的樂團評比中,成為亞洲唯一入選世界前二十大樂團,還一舉將原本穩坐亞洲龍頭的N響踢出榜中。

君子報仇,三十二年不晚

至於當年那個不再回到日本決心,事實證明是個氣話中的氣話──隔年小澤就回日本了。但一直要等到三十二年後的1995年,兩造才透過與羅斯托波維契的共同合作下盡釋前嫌。而再下一次合作則是2005年NHK的音樂季,中間又花了十年。而且據說小澤願意重返N響的真正原因,是因為涉及當年事件的團員們,不是過世,就是退休離團了……

對於N響而言呢?與小澤三十二年的恩怨糾葛,除了供人茶餘飯後的嚼舌八卦外,根本就不值一提!畢竟這個從44個團員開始,到如今擁有134名職員,收入總額超過31億日圓,日本境內一年超過120場音樂會的龐然巨物,在日本愛樂人心目中那種「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的地位,並不是一個世界級的指揮,一個國際的樂壇榜單,所能夠輕易改變的!對於日本,NHK交響樂團是一個象徵、一個傳奇,一個歷史,更是一個自從黑船事件以後,一個至今仍成功實行的明治維新……​

[※本文內容取自 MUZIK古典樂刊 第 30 期 ]

延伸閱讀:https://goo.gl/cKto6F

看更多:http://bit.ly/1V0aDBe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