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男高血壓 中藥調理後漸停用西藥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一名49歲的業務員徐先生,平常工作繁忙,應酬多、作息不正常,去年健檢時發現血壓飆高,中醫師診斷為本虛標實型的高血壓,經中藥調理、調整飲食作息並多運動,三個月後逐漸停用西藥,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

-頭痛-頭暈-

(圖/資料庫)

替該患者診治的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佩青表示,徐先生以前喜歡吃澱粉類食物,三餐不定時,常以麵包果腹,有時則與客戶應酬,大魚大肉,沒有運動習慣。由於他有高血壓的家族史,雖然沒有出現什麼症狀,但去年健檢時發現收縮壓將近200mm/Hg、舒張壓將近100 mm/Hg,到心臟內科求診,每天服用兩顆降血壓藥物。

徐先生還年輕,擔心後半輩子都得依賴藥物,於是逐漸減少應酬,多吃蔬菜、糙米,培養運動習慣,吳佩青替其診斷為本虛標實型的高血壓,前期以中藥治實熱、後期加強補虛,血壓控制穩定,三個月後逐漸減量、停用西藥。

吳佩青指出,民眾在醫院和在家裡測量到的血壓通常會有差異,在醫院測量血壓時,若收縮壓/舒張壓在120-139mmHg/80-89mmHg為高血壓前期,若大於或等於140mmHg/90mmHg則代表有高血壓;在家中測量到的收縮壓/舒張壓若大於或等於135mmHg/85mmHg,即可能為高血壓,建議尋求醫師諮詢診斷。

吳佩青說明,高血壓在中醫常見的病性為「本虛標實」,陰陽平衡失調。身體某些部位的循環變差,養分及氧氣不足形成虛證,長期下來,身體偵測到該部位的能量不夠,就會調高血壓讓養分及氧氣送至該部位,而調高血壓就形成實證。

如果單純靠藥物降低血壓,反而不利身體的自我調整,治療上必須先瀉其實,然後補其虛,若有肝鬱氣滯情形者給予疏肝解鬱的藥物,調整體質,達到陰陽平衡,並依體質改變生活型態。年紀輕、初期被診斷出高血壓的患者,或是因壓力大、睡不好、過度勞累造成的高血壓,以中藥合併西醫治療效果不錯,有機會逐漸停用西藥。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