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老人專利!走路變慢、步幅縮短...這些是常見老化步態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常見的步態老化有5種共通特徵,包含行走速度變慢、行走步幅縮短、擺盪期時間縮短、關節活動度不足、身體左右晃動明顯,對此物理治療師提醒,步態問題是引起疼痛的常見因素之一,除了接受疼痛治療外,也別忽略步態矯正的重要性。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說,運動拉傷、不良行走習慣等因素也可能造成步態老化。(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表示,雖然絕大多數的步態老化是來自年齡增加造成部分生理功能退化,但是部份步態改變也可能來自其他原因,如疾病手術、跌倒挫傷、運動拉傷或不良行走習慣,都是臨床上常見的步態改變因子。

因為受傷後的身體靜養,稍不注意都會引起一些類老化的後遺症,如肌肉萎縮、平衡變差 、關節僵硬、肌耐力變少、協調性不良等,身體為了因應這些變化會做出調整,而使其行走方式有別於其正常時期。

李昌翰指出,常見的老化步態有下列幾個共通特徵:

一、行走速度變慢:一旦當身體機能下降時,步態改變後身體第一個會先感受到的是疲累與痠痛,漸漸地會用較慢速的方式行走。在平面上,正常的成年人大約每分鐘平均行走80公尺,而男生會稍微比女生在快一些。在60歲以前,個人行走速度維 持穩定,之後的每 10 年約下降3%到11%。 

二、行走步幅縮短:從同一腳的腳跟接觸到地面 起,直到下一次同側腳跟又再次接觸到地面的 瞬間,稱為一個步幅週期。正常的成年人的平 均步幅約1.39公尺,當小腿肌肉無力或是關節穩定性不佳時,跨步距離會縮短,以維持較好 的身體平衡。 

三、擺盪期時間縮短:從整個步態期來看,會發現腳在空中擺盪的時間縮短了,雙腳同時站立的時間 增加,主要是雙腳較少抬起,以獲得更好的平衡感 、避免跌倒。 

四、關節活動度不足:行走過程中,身體僵硬、雙手擺盪的幅度縮小,膝關節的彎曲角度明顯不足( 正常的最大膝蓋彎曲角度可達60度),腳觸地的位置也從腳跟變成整個腳掌同時著地。 

五、身體左右晃動明顯:站立的時候,身體的重心線是落在雙腳之間,走路時的重心會在雙腳掌間左右交替。當站立腳的臀肌無力的時候,骨盆無法維 持在水平位置,身體為了維持平衡,左右晃動的幅 度明顯增加。

李昌翰提到,依據每個人引起老化步態的原因不同、肌肉耐力、生活形態也有所差異,但只要接受矯正步態與個別化訓練計畫,將可以大幅改善走路的不適感,與提高行走功能與意願。

「步態問題是引起疼痛的一個常見因素。」李昌翰說,但往往因為只處理單一肌肉或是關節,而被忽略了步態矯正的重要性,形成慢性疼痛而難治癒。年齡和疾病都會造成部分生理功能減弱而形成老化步態。

除了接受疼痛治療外,李昌翰強調,更重要的是矯正步態,正確的運用身體,學習如何利用走路技巧,避免身體產生不必要的代償性動作,當步態與日常動作都調整了,才能真正活得健康精彩。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94要客訴之精彩完整版重現】傅崐萁赴中放生花蓮…帶10立委說要化解兵凶戰危 !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