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深一度/清大實驗證實 台灣食鹽也含「塑膠微粒」

記者林彥汝、卓煥鈞/報導

要讓食物提味,簡單的調味料就是鹽。不過我們台灣的鹽,恐怕也遭到塑膠微粒入侵!海洋裡的塑膠垃圾經過裂解後,成為小於5毫米的「塑膠微粒」,去年各國陸續發表海鹽遭到汙染。清大研究團隊這回針對台灣的食鹽研究,果然在裡頭發現片狀、條狀和顆粒狀塑膠微粒,數量難以估計。雖然還沒有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對人體有危害,不過有專家提出,它很容易沾黏有害物質,可能引起部分癌症、過動症等疾病。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海洋中的垃圾變成「塑膠微粒」,容易沾黏有害物質。(畫面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廚師:「要吃出牛排的原汁原味,只要加點鹽就可以了。」料理美味的關鍵食鹽,是幾乎每一家都有的調味料,但只怕已經遭到塑膠微粒汙染。

清大教授凌永健說,「它(塑膠微粒)已經從環境進入到食物鏈,那進入到食物鏈,最後的受體就是人」,凌永健指出「目前是沒有證據去證明說它對人體有危害,但是也沒人敢說它是沒有危害。」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食鹽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調味料,恐已遭塑膠微粒汙染。

近幾年世界各國陸續提出塑膠微粒全面入侵食物鏈,清大的研究團隊首度針對台灣的食鹽進行研究,看看你我究竟吃下多少塑膠微粒。

化學系碩士生王正飛:「我們先把海鹽樣品進行秤重。」取出30克的鹽完全融進試劑水中,清澈的鹽水還得進行染色,王正飛說明使用這罐染劑,主要是可以針對水裡面輸水性的塑膠進行附著。

要看清楚塑膠微粒,還要放2層不同孔隙的紙來過濾。鹽水通過濾紙,塑膠微粒通通卡在上面,用顯微鏡檢視,結果驚人。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第一層濾紙(左)、第二層濾紙(中)都發現藏有塑膠微粒。

化學系碩士生王正飛:「(可以)看到這是我們50微米的鐵網,上面就有1百多微米的塑膠微粒。」第一層濾紙發現細長型的塑膠纖維,第二層濾出很多顆粒和碎片,三款台灣鹽含有的塑膠微粒數量難以估算,又以粗鹽含量最高。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塑膠微粒已經用各種型式進入食物鏈。

清大教授凌永健表示:「像是聚乙稀、聚丙烯之類的等等,但是比較特別的話,就是還有玻璃紙,也就是我們常看的透明包裝,這些也很多;那纖維這個可能是我們在清洗的時候,這些衣物,所以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探討了解。」

不只食鹽,研究團隊也對7款瓶裝水和3家加水站進行檢測,發現通通中標,只有南投埔里的瓶裝竹碳水沒有驗出來。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塑膠微粒若黏附有毒物質,進入食物鏈後恐影響人體健康。

有國外學者認為塑膠微粒會黏附有毒物質,例如塑化劑、雙酚A、重金屬等,顆粒小到進入器官累積,可能和部分癌症、過動症、自閉症有關。食鹽和水含有塑膠微粒,有一部分和嚴重的海洋汙染脫不了關係。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海洋汙染和塑膠微粒的出現也有關。(畫面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新竹新豐鄉這裡被稱為「最毒的海岸線」,到處都有垃圾,像是保特瓶或者是保麗龍,而最可怕的是,在旁邊還有很多包有重金屬的太空包,而這樣的海岸線或許只是冰山一角。

前鳳坑村長姜政焜:「以前的環評上做得比較沒那麼恰當,當時每當海水比較漲的時候,就是大潮的時候,或者是颱風天、東北季風強的時候,真的很多垃圾都流到海裡面了。」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姜政焜指出, 垃圾容易隨著漲潮進入海中。

環保團體首度記錄台灣塑膠微粒等汙染狀況,從花蓮港出發,繞行台灣一周,海漂垃圾組成高達66.3%是塑膠,其次是保麗龍,在海裡陰魂不散,隨著時間推進不斷裂解,累積在海裡,尺寸小於5毫米就被稱為塑膠微粒。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海漂垃圾高達66.3%是塑膠製品。(畫面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表示:「海域這個國土,藍色國土的範圍去作治理和能夠去推動的單位,其實就是只有海保署,不只是要做汙染的處理,甚至我們希望去到防治,汙染的防治的這一塊。」

塑膠微粒已經用各種型式進入食物鏈,連我們桌上的調味料食鹽都是途徑之一,影響我們後代的歲月將是長長久久。

食鹽含「塑膠微粒」 易黏有害物質危害不明

▲塑膠微粒的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三立新聞台 加入 @setn 好友 #新聞深一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