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冬季限定!忽冷忽熱 這7類人要注意心血管疾病徵兆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秋天氣候變大,時而冷颼颼,時而熱到冒汗,對此,醫師特別提醒,「不是冬天也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忽冷忽熱的天氣要留意溫差造成的血管收縮,恐易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男性、抽菸者,或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者、65歲以上老年人和停經後的女性都是好發群,一旦出現胸前疼痛、喘、悶恐是徵兆,不可不慎。

▲醫師陳吉賢提醒,如果胸前、胸骨處出現疼痛,甚至痛到冒冷汗、或是一動就容易喘、悶,一定要盡速至急診室或門診檢查,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徵兆。(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近期接獲多位從他院轉來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一名55歲葉先生,原無心血管疾病,但長年有抽菸習慣,加上天氣忽冷忽熱,在持續感覺胸悶一周後,有天晚上突然出現劇烈胸痛合併盜汗、嘔吐,緊急就醫後才挽回性命。

從事販賣生意的葉先生,每天凌晨五點起床,一天工作超過十小時,經常以抽菸來提神或消愁,已有三十年的菸齡。有天當他洗完澡坐下來休息,感覺胸悶,一段時間後就消失,這樣的症狀延續約一周,只是他都不予理會,直到出現急遽胸悶且嘔吐、全身盜汗、手一直冰冷起來,才趕緊到附近的醫院掛急診,醫師初判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刻幫他轉院。

替該患者診治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吉賢表示,葉先生於事發前就感到不適,稱為不穩定型心絞痛,當時若能及時處理,就不用到生命交關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救治得愈早,心肌恢復的機會愈高,並可降低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甚至心臟破洞等併發症。由於葉先生到院時的情況緊急,先以傳統方式將導管從鼠蹊部送往心臟,並施打顯影劑來找出狹窄處,再藉由氣球擴張和支架,順利打通血管。

陳吉賢與醫療團隊迅速替該病患進行心導管手術,把阻塞的大血管打通以後,意識清楚的葉先生自己明顯感到好轉,出院前決心戒菸也願意清淡飲食。

心肌梗塞一般好發在冬季,但陳吉賢指出,當今氣候極端,天氣太熱時水喝得少,血液濃度升高,濃稠的血就容易塞住血管,因此,夏季要多補充水分,冬季要注意保暖,忽冷忽熱的天氣則要留心溫差造成的血管收縮。他指出,男性、抽菸者,或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者、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和停經後的女性,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群。

陳吉賢呼籲,如果胸前、胸骨處出現疼痛,甚至痛到冒冷汗、或是一動就容易喘、悶,一定要趕快到急診室或門診做檢查,尤其是2、30歲的年輕人,如有相同症狀,也都要提高警覺。建議民眾平日保持良好運動、不抽菸、少油、低鹽、少糖,都能預防疾病發生。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