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T抓肺癌最準?當心「假警報」超過九成、過度治療!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肺癌已經連續蟬連臺灣地區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甚至每年肺癌新發病例大約1萬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奪得「國病」封號,就是因為傳統以胸部X光作為篩檢工具很難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導致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晚期,存活率不高。有人說,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肺癌,可降低20%肺癌死亡率及6.7%整體死亡率。但每個人都適合嗎?又有哪些注意事項?使用LDCT之前,是不是該對它多一些了解?

▲近年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盛行,正是因為它更靈敏、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圖/資料照)

就是因為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出現咳嗽、呼吸困難、骨頭疼痛等症狀多半都已經是晚期。所以愈來愈多人經由健康檢查發現早期肺癌,但偏偏胸部X光檢查又難以發現直徑1公分以下的小結節,所以近年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LDCT)盛行,正是因為它更靈敏、可偵測小到0.3公分的肺部病變。

所謂「低劑量」是指不需注射顯影劑,因此輻射暴露值比常規電腦斷層檢查低很多,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肺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陳晉興更指出,這項檢查不需禁食、無危險性,做一次只要花5分鐘,感覺好方便,但必須提醒的是,目前健保不給付這項檢查,一次檢驗約需自費四、五千元。

肺癌檢測使用X光檢查與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之間的比較。(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提供)

▲「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篩檢肺癌有其優點,但醫師提醒也必須了解,當發現肺部結節,很有可能只是身體的「假警報」而已。(圖/資料照)

更重要的是,小於3公分的肺部點狀陰影,醫學上稱為肺部結節,一般來說,未必肺部照出結節就是肺癌。陳晉興解釋,肺部結節常見原因除了惡性腫瘤,還有良性腫瘤、發炎或感染等情形,尤其發炎後結疤最常見,所以健康檢查發現肺部結節,先別驚慌,也可能只是身體的「假警報」而已。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台灣臨床腫瘤學會理事長高尚志就曾「虛驚一場」。「每一年我都會自己做LDCT檢查,因為我們發現太多病例,雖然我沒有抽菸,但自己也會怕。」2010年,他檢查完後發現肺部有一個1公分大小結節,看起來好像良性病兆,接著連續3年追蹤都沒有變化,沒想到2014年突然變大成2公分,決定開刀,「結果我開出來是良性的。」高尚志不諱言,年紀越大越容易有肺癌,特別是50∼70歲之間,一定要做一下檢查;年輕的則要看所從事的職業,是否接觸較多危險因子,還有三親等內是否有人曾罹患肺癌、自己有沒有慢性疾病等,如果沒有,罹癌機會比較少。

近年,早期肺癌的確診率已逐漸提高,過往僅能透過胸部x光診斷,隨著電腦斷層的普遍,現今也發展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醫師提醒先評估自己是否是可能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和自身經濟條件,再決定是否做LDCT篩檢。(圖/資料照)

所以根據《康健雜誌》的報導,肺癌治療專家建議,可先評估自己是否是可能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和自身經濟條件,並請教專科醫師,再決定是否做LDCT篩檢。

肺癌高危險群包括:

●有抽菸的人

●有肺癌家族史

●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

●已經得過一種癌症(比如乳癌、大腸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的病人

●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如放射線、金屬業、冶礦業、石綿等)

肺癌,癌症 (圖/資料照)

▲LDCT抓肺癌最準?當心「假警報」超過九成、過度治療!(圖/資料照)

以下內容取材自《康健雜誌》「現在大家多半只提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的好處,卻很少提它的風險、篩檢出異常時對病患的心理衝擊,」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吳玉琮直言。所以在決定作篩檢前一定要多些了解:

1.假警報超過九成,造成心理壓力

台中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治醫師曾健華等人統合分析19篇國外文獻,發現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的陽性預估率(最後確診為肺癌)估計只有約6.4%。換句話說,高達九成三的人收到的是「假警報」,最後確診不是癌症(即偽陽性)。

2.過度診斷,可能導致過度治療

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找出所謂的早期癌症,有相當大比例是生長緩慢的原位癌4或微侵犯性癌,而非較威脅生命的高侵犯性癌症,這些病灶雖然也叫肺癌,但可能數十年才會致命,甚至終其一生都不會有變化。因此這些病灶並不需要馬上開刀或處理,這種情形稱為「過度診斷」,但有些醫師可能擔心醫療糾紛,病人也覺得摘掉才放心,所以刀就開下去了。「這樣的過度診斷,是不是造成過度治療?」

3.不斷篩檢及追蹤,輻射風險難以估量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余忠仁說,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量是傳統電腦斷層的七分之一~四分之一,且隨著技術發展,逐年降低,但還是相當於8~10張胸部X光的輻射量。

而且,一旦發現異常,可能需持續追蹤,反覆照斷層,「多久照一次?半年、一年還是更久?要追蹤多久才安心?輻射暴露會不會增加某些癌症(如血癌、甲狀腺癌等)的風險,目前都沒有人知道。」

4.篩檢後的處理與追蹤,才是重點

余忠仁說,很多疾病(多數是感染症,如肺結核、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會在肺部留下發炎的痕跡,形成結節。當低劑量電腦斷層的影像出現異常結節,多數不是癌症,不需要過於擔心。但即使結節很小,醫師判斷「現在」是良性或非侵犯性,仍有人擔心到睡不著,還是有一定比例的人無法接受與結節共存,堅持要手術切除,即便是良性也在所不惜。不過他會跟病人說明:開刀的風險可能大於結節短期內變成高度惡性且致命的風險。讓病人想清楚再決定。

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資料顯示,超過五成患者在初診斷罹患肺癌時,癌細胞就已經發生轉移,其中至少三成病患,都會出現「骨轉移」,也就是癌細胞跑到骨頭的問題。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奕起聊健康】家暴真的會遺傳!先天基因使人「暴怒、動粗」預防方法曝光 遺傳專家張家銘揭密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