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毒交通方式!PM2.5濃度暴露量最高 第一名竟是捷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選擇哪一種交通方式外出,會讓你接觸到PM2.5濃度最高的環境呢?相信很多人會不約而同的回答「騎機車」,然而,環保署有最新研究卻推翻此說法,居6大交通方式PM2.5濃度暴露結果,竟是捷運拿下第一名。

捷運,PM2.5,搭捷運,通勤,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聯合報》表示,「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指出,6大交通方式PM2.5濃度暴露結果,捷運居第一。(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聯合報》表示,此項「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由環保署與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執行,106年度針對6大交通方式包含步行、腳踏車、捷運、公車、汽車、機車等,依據環保署測站濃度為基準,分析選擇哪一種交通方式,會導致PM2.5濃度暴露量最高,結果第一名竟是捷運居冠;該研究發現,夏季捷運PM2.5暴露濃度是大氣環境的1.68倍,其次是機車1.4倍、腳踏車的1.37倍、步行1.36倍、公車1.02倍、汽車0.29倍。

冬天排序也沒有太多變動,捷運PM2.5暴露濃度是大氣環境的1.4倍、機車的1.18倍、步行1.06倍、腳踏車0.88倍、公車0.8倍、汽車的0.16倍。如果僅分析通勤觀測,於通勤微環境當中,汽車通勤模式暴露量最低、捷運最高。

台北醫學大學呼吸治療學系副教授莊校奇表示,過去香港和英文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他進一步說,室內的捷運站或是地鐵站的空氣品質差,主要是跟公共場所換氣率較低有關,捷運車輛進站煞車的時候,產生了許多的懸浮微粒,這些因素皆導致捷運空氣品質不佳。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錢建文說,PM2.5等懸浮微粒的來源不是只有廢棄而已,當捷運、火車行駛的時候,關門開車、軌道和輪胎之間磨損、到站煞車等都可能會產生大小微粒和碎屑。他提到,過往針對北京地鐵進行的研究指出,北京地鐵PM2.5數值非常高,主要是因為地鐵站地下化,空氣擴散不容易。

錢建文建議民眾,搭捷運應戴口罩,政府或是捷運局可以考慮加強捷運車廂空調過濾系統。莊校奇說,一般而言,捷運車廂裡面的空氣品質較捷運站好,民眾在捷運站等車短暫停留,不需要擔憂會吸入過多的汙染物。

捷運,PM2.5,搭捷運,通勤,上班,下班,上課,下課(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聯合報》表示,「懸浮微粒特徵對民眾健康影響之研究」指出,6大交通方式PM2.5濃度暴露結果,捷運居第一。(示意圖/資料照)

研究也提到,雖然PM2.5濃度暴露捷運較高,但評估通勤時整體的暴露量,仍要考慮到當日和時間點的使用時間和距離、背景空氣品質、通行空間等,計算實際的呼吸累積暴露劑量,此部分仍有待後續研究;而為提升整體空氣品質,基於交通運輸、環保、能源、安全等考量,還是建議民眾減少使用汽機車。

根據國健署表示,懸浮微粒(統稱PM,含有粗及細懸浮微粒)的健康影響大於其他任何污染物,其主要成分為硫酸鹽、硝酸鹽、氨、氯化鈉、黑碳、礦物粉塵和水,並包括懸浮在空氣中之有機和無機物固體和液體的複雜混合物。其中,細懸浮微粒(PM2.5)因粒徑小,可深入肺泡,並可能抵達細支氣管壁,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長期暴露於懸浮微粒,可引發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以及增加肺癌的危險,而易感性族群會受到更大的危害。

▲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國健署建議,外出可戴口罩防範。(示意圖/資料照)

國健署建議,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taqm.epa.gov.tw/taqm/tw/AqiMap.aspx),並提供民眾以下3招自我保護策略:(一)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的暴露(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二)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三)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怎能不愛車】新世代BMW X2雙車型試駕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