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公眾人物易得憂鬱症?心理師:美好形象難放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公眾人物因憂鬱症最後走上不歸路的案例頻傳,許多人惋惜怎麼所謂的「傑出」人才卻殞落了?心理諮商師林怡君就表示,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公眾人物,其實就是「憂鬱症」的高風險群!原因就是形象太美好,不容易放下身段!

▲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公眾人物,其實就是「憂鬱症」的高風險群!(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

尤其輕度的憂鬱情緒一開始其實沒有一定的樣態,等到嚴重了,發生患者因憂鬱症而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時,親友才會突然感到驚訝甚至驚覺為時已晚。值得注意的徵兆包括:情緒敏感、性格上的完美主義及高自我要求標準,或者過多的壓力來源都會使憂鬱情緒雪上加霜。比如,明星常需要接受網路的輿論批評,或者工作上,人際上無法解決的壓力,加上社會大眾對就醫的一種有色眼光,使得他們幾乎沒有放鬆,或者放下美好形象,表達出「我需要幫助」。

▲情緒敏感、性格上的完美主義及高自我要求標準,或者過多的壓力來源都會使憂鬱情緒雪上加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以2002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訪問全台兩萬多名樣本所作的調查,憂鬱症就診率偏低,只有2.3%的人願意主動接受治療。為什麼憂鬱症變得非常隱晦不敢尋求專業協助?

林怡君老師指出,憂鬱症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悶悶不樂、情緒低落、飲食習慣及睡眠習慣改變、體重下降、心理上有一種無助及絕望感、對本來有興趣的事情也失去動力或專注力,還有腦中開始出現想結束生命的念頭等,當有出現情況超過兩週以上,就可以稱為有憂鬱的傾向。除了鼓勵就醫,親朋好友積極的鼓勵與陪伴也是預防悲劇發生的關鍵。林怡君老師表示,當我們學習更好的情緒管理技巧,並接受適當的醫療,還是有很高的機率能夠重新找回快樂,恢復原本身心愉快的自我。(劉沛妘報導)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