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顏色為何都偏黃?「健康的大便」長怎樣?醫師來解答!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我們每天吃喝拉撒睡,對於習以為常的事情往往搞不清箇中奧妙,其中之一便是關於人人欲沖之而後快的米田共:人的糞便為什麼多為黃褐色或棕色?不同的顏色是否意味身體出狀況?理想的糞便型態為何?

▲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指出,「香蕉狀的軟便」最理想,從金黃色到深褐色都算正常。(圖/翻攝自許晶晶臉書粉專

食物經過一連串消化,從口腔開始,經過食道、胃、腸,最後會剩下殘渣,而這些殘渣就是糞便的組成元素。外科醫師江坤俊曾在YouTube教大家從糞便的顏色和形狀來判斷健康情形,大便的顏色來自膽汁和腸胃道細菌發生作用,所以呈現黃褐色,屬於正常的顏色,健康無礙。當膽汁被稀釋或是被吸收較多,大便會呈現黃色,不過從黃褐色到黃色都屬於可接受的範圍。

如果糞便是黑色,可能就是血紅素裡的鐵離子經過胃酸作用,和大便混在一起而呈現黑色,如果短時間內沒吃什麼特別的東西,就要當心可能是腸胃道出血。還有一種相對罕見的灰白色糞便,可能代表膽汁沒有排到腸胃道,胰臟癌、膽道癌、膽囊癌都會造成灰白色大便。江坤俊說,一旦排出這種糞便,應儘快就醫,不排除是非常嚴重的情況。

糞便的顏色受到食物、疾病等因素影響,不一定都是黃的。如果你吃了紅肉的火龍果,隔天拉出來的大便,可能呈現紫紅色;吃了很多豬血、鴨血的話,大便可能是黑色的,因為動物血液裡含有大量鐵離子,人無法全部吸收,大便就容易偏黑;倘若消化道有出血(例如胃潰瘍、結腸癌),大便的顏色也可能是黑色的;如果大便呈現鮮紅色,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例如直腸癌、痔瘡、肛裂等等。

肝膽腸胃科醫師蕭敦仁指出,其實糞便透露腸道的健康狀況,大家不妨多留意自己的便便,花個一兩秒的時間注意顏色和形狀,從金黃色到深褐色都算正常,如果出現偏白、偏紅或偏黑,代表身體可能有狀況,建議就醫檢查一下;排便的次數,一天1到3次皆屬正常。

蕭敦仁還說,糞便的形狀以「香蕉狀的軟便」最理想,這種便便水分約占75%,另外25%是固體(一半是腸道細菌、一半是食物殘渣)。另外,很多人關心糞便的「浮沉」是否透露健康警訊,蕭敦仁強調,沉在馬桶底的便便「通常」代表身體健康,不過萬一浮在水面上也不用太擔心,也有可能是纖維質攝取過量,導致發酵時產生氣體,使得便便比重小於1而浮在水面上。

如果糞便總是浮上來,蕭敦仁醫師提醒,腸道可能有以下狀況:一、腸道感染;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症(3成病患的糞便是浮上來的);三、吸收不良。建議民眾平時多留意自己的糞便型態,沖水前多花幾秒鐘觀察這些身體釋出的訊號,若發現異常應儘早就醫。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