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在台檢疫為何還指定「無麩質飲食」?營養師解惑了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一名英籍女子和其澳籍男友最近成為台灣媒體關注的焦點,原因是小倆口3月初來台度假後被要求進行14天居家檢疫,結果女子的母親竟向媒體抱怨,台灣隔離環境太差,猶如監獄。但外交部說,該名英國女子入住時表示需要「無麩質飲食」,我方立刻派人赴便利商店幫忙買,並在她入住當天第三餐起提供無麩質飲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強調,我國絕對沒有虧待他們。

▲林慶順教授指出,全球僅1%的人有麩質過敏的問題。(圖/Pixabay)

民眾可能不知道甚麼是無麩質飲食,光是「麩質」(gluten)這個名詞對很多台灣人來說,就已經很陌生。營養師黃曉彤指出,麩質其實就是麵筋,是一種存在於小麥、大麥和黑麥等麥類中的一種混合多元蛋白質,它可以使煮熟的穀物Q彈有勁,或讓麵包更加膨鬆、口感輕盈。但麩質的問題在於,它是身體無法直接消化代謝的蛋白質,須仰賴腸胃道的微生物幫忙分解,有些人甚至會過敏。

黃曉彤說,麩質過敏症可能導致腹瀉、腹痛、腹脹、體重減輕、疲勞、貧血等症狀。因此,幾年前席捲歐美飲食界的「無麩質飲食法」就視小麥類製品為大忌,有醫師甚至直指麩質和發炎、神經退化等疾病有關,呼籲大眾少吃蛋糕、麵包、餅乾等食物。鼓吹無麩質飲食不遺餘力的美國神經科醫師博瑪特(David Perlmutter)直指麩質是一種「無聲的細菌」,長期損害健康卻教人渾然不知。

前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林慶順認為,無麩質飲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迷思,99%的人根本就沒有麩質過敏的問題。林慶順解釋,全球每100人裡就有1人罹患一種名為「乳糜瀉」的疾病,這類人如果吃麵包、麵條等小麥類製品就會拉肚子,由於小麥中的麩質會在這種人體內啟動自體免疫反應,破壞小腸內層,導致腹瀉。所以,這些人必須遵守無麩質飲食,但不表示人人都有避免麩質飲食的必要。

營養師鄭其昀則表示,麩質的確是造成人體發炎物質產生的物質之一,部份人在腸胃道接觸到麩質時,可能會引發「乳糜瀉」,出現吸收不良、腸絨毛受損等問題,不過在這類型的人身上,也發現有免疫球蛋白異常的問題。這次來台旅遊被要求居家檢疫的英國女子,很有可能就是對麩質過敏,才特別要求無麩質飲食。

無麩質飲食該如何進行?首先,含有麥麩的食物都要避免,例如:義大利麵、披薩、啤酒、大麥、小麥、起司,甚至醬料、糕點、麵包等加工食品;可改吃蔬菜、肉類、豆類、堅果、海鮮、米類,或專挑標示無麩質的產品,黃曉彤建議儘量選擇原形態的根莖類,像是地瓜、芋頭、馬鈴薯、玉米。而台灣人常接觸的米飯、糙米,也是不含麩質的澱粉主食,近年流行的藜麥也是一項新選擇。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