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媒體 關鍵對談】三立新聞 x 域動行銷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精華剪輯影片:Part2 (更多深入探討請詳讀本篇文章) 

首先我們回到一個簡單問題,我們談到跨屏多螢中的螢幕到底有哪些?除了電腦PC、手機、電視螢幕外,還有戶外燈箱、車載螢幕,甚至未來大樓、商場、家電的屏幕...等都是。uitox全球行銷長黃文貴也曾大膽預測,他認為未來所有的「螢幕」都可以透過網路串連起來。由此可見,載具或媒體形式間的界線也將變得模糊。

如此,強化辨識使用者,就變成掌握行為移動變化的觀察要點。而手機載具因為其個人化及隨身性,將逐漸成為螢幕整合及互動的關鍵工具。但我們為何要辨識手機與各載具間的對應關係呢?例如,哪個電腦IP等於哪個手機使用者?我們企圖暸解的並非消費者的資訊,而是該手機使用者與各媒體載具間的流動與對應關係。

就客戶商品行銷面來說,若從商品廣告角度而言,由於消費者的生活環境、人際溝通變得複雜,獲得資訊的管道不但多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也越無規則可循,我們只能不斷找到刺激、創造銷售的方法。幸好正值數位年代的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搜集消費者的資訊、需求偏好及生活動線,甚至消費者在螢幕間的互動,也可精確掌握其中insight的差異性。

這些數據的累積,就成為了我們未來精確掌握,消費者insight的差異性的重要判斷依據。如果我們期待大數據為我們分析更多資訊,提供更完整的商業行銷價值,Multi Screen便是幫助延伸接觸消費者的觸角。當所有數位化螢幕都一一串連起來,並透過手機載具辨識不同螢幕載具前的消費者身份,如此一來,消費者的行為洞察將是365天、360度的全方位視角,且超越其他媒體所及的程度。

我們不是要窺探消費者的隱私,而是想要更了解消費者在不同媒體間移動的變化,及不同螢幕間的重疊使用性,如此我們才能更清楚觀察廣告頻率與Action之間的關係,避免提供過度或不足的資訊內容給消費者。

除了電視媒體,我們也希望可以透過數位平台來接觸喜愛上網的族群,並善用各項載具的特色,提供給我們粉絲最舒服的UI介面,對他們說故事 。近期三立開始進行大數據的推演,從各平台的觀察,我們發現一個規則,當一個電視節目收視率好的時候,會一起連帶著提高網路聲量、網路影音的點擊率,甚至是實體見面會的參與程度。

而在不同的分眾內容頻道上,溝通的年齡層也有所差異,例如:喜愛收看及閱讀娛樂新聞及戲劇新聞的族群年齡,第一高會分佈在18~24歲,第二高則是25~34歲;另外在其他的綜合頻道上,年齡分佈第一高是25~34歲,次高為18~24歲;儼然與娛樂、戲劇熱愛的觀眾群是不一樣的輪廓。

再更進一步從網路的行為軌跡來看,我們企圖演算,過去看過這則新聞的網友,還會喜歡哪些內容?透過數據的累積及調整後,發現透過三立主動在文末推薦的其他內容,點擊率及觀看頻次增加了。

未來我們也希望可以整合社群上的人群輪廓資料,來更了解三立閱聽眾的喜好程度,並透過大數據的技術取得相互演算關聯,以提供最好的服務及內容推薦給我們的閱聽眾;對廣告主而言也是,我們也希望客戶所投放的廣告,都是消費者有興趣的及願意點擊的。

三立是一個很會替品牌說故事的媒體業者,未來我們將努力從數據的分析中,看到不同的面相,並持續不斷提供給用戶、粉絲及客戶最好的服務品質。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