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MERS若來台 醫學中心的迷思恐讓疫情加速爆發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Patty Chou

台灣醫療資源不患寡,而是患不均。

全國19家醫學中心,大台北地區占了8家,東部地區只有一間花蓮慈濟醫院,台東地區連一間都沒有,前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曾投書媒體,形容在如此地狹的台灣上擠了這麼多間醫學中心,是「世界奇蹟」。

依據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劃,每200萬人口才需設立一間醫學中心,也就是說,台灣只需存在12家醫學中心即可,但為什麼結果是多了6成,而且每一家地區醫院都想要努力在評鑑時,晉升成醫學中心?

答案是民眾對醫學中心的迷思,以及醫界、政界大老對利益分配的虎視眈眈

人群,永康街,台北,(圖/林敬旻攝)

▲圖/攝影者林敬旻

醫療給付和醫院評鑑掛鉤,醫院評鑑的等級越高,健保的醫療給付也越多,打個比方,如果為同樣的病人做同樣的醫療處置,醫學中心如果拿到10點,區域醫院可能會拿到8點,地區醫院就可能只能拿7點。全民健保開辦以來,醫療成本高漲、毛利越來越微薄,醫療機構不是慈善事業,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求生存、永續經營、擴大版圖,財團會想盡辦法透過評鑑「進級」,才能從健保署的口袋裡拿到更多的錢,而這也是有限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元凶之一。

通過醫院評鑑一事可說是醫院管理階層、大老的KPI之一,因此以犧牲基層醫護來成就自己在醫界及院內勢力的狀況,不在少數。

因為健保相對國外廉價,加上醫療資源可近性高,不少民眾不管大小疾病,都一味地往「大醫院」,也就是所謂的醫學中心跑,通常都是為著「名醫」或是較高級的醫療設備前往,然而,很多不那麼棘手的症狀,是地區醫院或甚至診所就可以解決的,但是因為民眾對醫學中心的「愛戴」,讓醫學中心從急診、門診到病房,每天人山人海,護理師有顧不完的病人,醫師有長到快拖地的掛號名單。

Willwilliam Wang臉書

▲圖/翻攝自Willwilliam Wang臉書

上述這些,有什麼壞處?站在民眾的角度,大致可以分為3點,第一,同樣的疾病,同樣的診療方式、藥物,在等級越高的醫院,收費越高;第二,在醫學中心就診的患者,病狀多半較為棘手,等待門診的時間自然就可能會變長;第三,如果你是重症患者,太多輕症病患會影響到醫療的速度和資源。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日前在臉書上說,MERS如果入境台灣會更恐怖,因為台灣的絕大部份醫療資源都集中在少數的醫學中心,除此之外,台灣的醫學中心因為人山人海,若有染病的患者出入醫學中心沒有被發現,疫情爆發也是淺在的危機。

談及若MERS傳入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專科護理師蘇柏熙表示,不管從「傳播途徑」、「隔離設施」、治療團隊的人力與經驗而言,對非醫學中心的醫院而言,都會是很大的負擔。蘇柏熙也提到,目前的醫療環境跟12年前的SARS爆發時差很多,目前不只醫學中心的急診爆滿,加上所有有關單位的政策還將急診設定在「發燒篩選」,萬一有「意識不清」的「發燒病人」,或是其他漏接的狀況,急診壅塞就會變成急診炸彈。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