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恐增加骨折機率 下背與髖部疼痛要注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50多歲婦人在20多年前開始頻感下背部與髖部疼痛,即使四處去推拿、整骨,疼痛仍反覆發作,她原先以為是工作勞累所致,但症狀卻日益嚴重甚至開始影響行走,直到某日因為骨折送醫,輾轉透過檢驗檢查後才最終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且髖關節已嚴重受損!所幸,她在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後已能正常行走,目前配合藥物與復健治療,恢復狀況良好,也未再發生骨折,這些經歷也讓她感嘆要是能及早發現就不用受那麼多苦。

僵直性脊椎炎骨折機率大增 嚴重影響生活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詹天明醫師表示,僵直性脊椎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一種,典型的症狀有下背痛超過三個月、休息不會改善、早晨起床明顯感受到僵硬、酸痛感需透過30分鐘至1小時活動才能稍微緩解、有時半夜易痛醒且常須翻來覆去才入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因為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容易刺激蝕骨細胞活化,造成骨質流失、骨密度下降或因鈣化而假性增高,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脊椎骨折機率為一般人的5倍,週邊關節骨析機率比一般人增加三至五成。然而,患者卻常把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誤認為是跌打損傷、運動傷害,延誤就醫的狀況相當普遍。

▲研究顯示,僵直性脊椎炎患者骨折機率為一般人的5倍!(圖/詹天明醫師提供)

隨著僵直性脊椎炎持續惡化,原本一節一節的脊椎會相互沾黏,X光上外觀如同竹竿一般,因為韌帶接點鈣化硬化而變得僵硬,周邊關節也常會合併發炎狀態,患者的活動能力會大幅受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像是彎腰、轉身、開車等動作都難以順暢做到,一旦進行劇烈運動或是受到外力衝擊,也會更容易發生骨折。以上述個案為例,推估她罹患僵直性脊椎炎已有一段時間,若是可以及早發現與治療,除了可以緩解疼痛發炎、保護骨質,亦不會容易出現骨折的狀況。

僵直性脊椎炎治療選擇多 持續追蹤成關鍵

詹天明醫師指出,目前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選擇十分多元,對於剛診斷或是症狀較不嚴重的脊椎炎患者會給予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若患者合併周邊關節發炎,虹彩炎、著骨點發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等,則會加上免疫調節藥物治療,如果接受上述藥物治療後仍未好轉,則可經醫師評估申請使用生物製劑腫瘤壞死因子 (TNF inhibitor)或介白素17抑制因子 (IL-17 inhibitor),有助於控制免疫系統並抑制發炎,降低脊椎發生沾黏的風險。

▲僵直性脊椎炎疼痛時間可達一小時,絕對不要輕忽!(圖/翻攝自Pixabay)

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後都能獲得症狀明顯改善,但回診追蹤仍是不可忽視的一環。詹天明醫師以一位31歲男性患者為例,他的僵直性脊椎炎病史已長達十年,在治療一段期間後,曾於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治療後輔用新一代抑制介白素17抑制類生物製劑後,症狀大為改善仿佛未曾患病過,可惜該病人 自覺症狀好轉便逕自中斷治療,不料,近日下背痛症狀又再度發作疼痛加劇。醫師建議患者務必留意身體狀況並定期追蹤治療。

避免僵直性脊椎炎延誤診斷 當心以下症狀

詹天明醫師提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避免發生脊椎沾黏、關節發炎的關鍵,若民眾察覺莫名下背痛持續超過三個月,且經休息並未好轉、晨間脊椎僵硬等症狀,應儘速前往風濕免疫科就診,除了專業的症狀釐清,特殊抽血如HLA-B27的輔助及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及早診斷,也呼籲民眾尋求正規處方治療,不僅有助於改善疼痛發炎及疾病預後,也能避免骨折的發生。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