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34歲成集團品牌長、被北京挖角 張力中如何生存?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你是否也在職場中迷茫,覺得失去了自己?或者在這高壓且權力不斷等的環境中,快要喘不過氣?那麼,看看前承億文旅集團品牌長張力中,他如何在職場中鍛鍊心智,培養出「孤獨力」,能夠忠於自己、傾聽自己、了解自己。

▲張力中是前承億文旅集團品牌長,在社會打滾遇過無數「荒謬」,出書道盡職場觀察和體悟。(圖/方舟文化提供)

張力中的故事看似傳奇。他沒有讀過大學,卻有碩士學歷,26歲初出社會,擔任廣告業務,就搶下全臺中所有大戶訂單,他也服侍過點子特多的餐飲集團董事長,曾為了董事長「突然」想知道到底香港鏞記燒鵝厲害在哪,就當天一早飛到香港,下午夾帶鏞記燒鵝回國,34歲他時擔任承億文旅集團品牌長,打造臺灣文創旅店第一品牌,後來又被北京挖角,如今是北京奧倫達集團經營管理處總監。

「職場沒有傳奇,一切都在孤獨裡成全」,張力中如何赤手空拳在職場拼搏,年紀輕輕就奠定自己的職場價值?

以下全文摘自張力中著作《孤獨力:讓學習與思考更有威力》

▲張力中的著作《孤獨力:讓學習與思考更有威力》,用幽默文字,寫出自己的職場體悟。(圖/方舟文化提供)

急著建立關係或討好他人,只會顯得你廉價

我罕見地想要做一些批評。那些一開始,就亟欲在你剛進入職場或新環境之際,熱切地想要你與外界「建立各種友好關係」的職場專家,有時,真令我困惑與費解。所有的友好關係,是來自於個人在職場上的專業能力被認可後,所伴隨而來的某種額外嘉許。我們都清楚,身在職場,從不是要以「做個好人」為目標,如果沒有專業能力作為基礎,只是一味地想討好任何人,那都會讓你看起來十分廉價,並被視為低層次的汲營。

我想告訴讀者的是,不用急,先把自己的狀態落定,才能逐漸與外界接通。

思想體系要如何運行,你要能全由自己穩穩地主宰。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再提及要修煉孤獨——唯有透過孤獨來澄澈內心,再對外界降噪,最終,找到自己最鮮明且自如的存在。

在進入北京職場的觀察前,我又想岔題,談談關於「臺灣人同鄉組織」這樣的存在。當我剛開始在北京工作時,因為輾轉的人脈關係,總有些熱心的職場友人穿針引線,想把我帶進臺灣人同鄉組織,美言為方便彼此好照應,互通有無。我不否定這樣的組織,有其必要的存在性。但抱歉,就個人非常主觀的想法而言,對於這種自以為沆瀣一氣、集體行動、抱團取暖的蓄意存在,都讓我打從內心感到深沉無比的厭惡。一段好的職場人脈關係,最好的狀態應是透過各自於職場中不斷地淬煉,最終,當雙方高度能互有匹配之時,所有好的關係,都會來到身邊。在這樣的關係締結之前,我們唯有孤獨地努力發光。

儘管外貌相近,思維卻是南轅北轍

在這全新的北京職場中,我最意外的,是兩地之間的文化差異。儘管雙方外貌相近,但在根本的思維上,卻是南轅北轍。在北京職場的每一天,都令我大開眼界,足夠我不斷攝取、探索。就算過去在臺灣常從報章媒體上讀到關於北京的報導,我從不盡信,甚至不信。我只相信透過親身經驗得到的理解。

在北京職場中,常常在辦公室裡聽到「領導」這兩字,三句話不離領導。這裡所謂的領導,望文生義,指的就是「主管、上司」之意。此地較傳統的國企或是民企,通常還是會保留這樣的稱呼。於是,我每天工作,耳邊就是此起彼落的領導:「領導喜歡這麼做,不按領導說的去做待會兒就挨批,一切聽從領導吩咐與安排。」這樣的職場風氣,引發了我的類比思考。在臺灣,職場中的我輩,較能見到獨立思考、靈活開放,擅於原創與不受框架的行事方式;而在北京,似乎所有人群體性意識強烈、服從性高,總是趨避成為異端。同時矛盾的是,在這樣的集體意識中,又總想令自己成為渴望被看到的存在,獲得領導的嘉賞與認同。喜歡在領導面前求表現,表現出強烈的求生意志,並大刷存在感。於是,這讓我想起了一件關於「狼性」的往事。

宴席只剩一個座位,竟被蠻橫奪走,我這樣回擊

入職大約兩、三個月後的某個夜晚,園區內的酒店宴會廳舉辦了一場飯局,設席兩桌,邀請辦公室裡總監級以上的主管參加,除了總監級以上,包含主席、總裁、副總裁等主管都應邀出席。時間未到,所有人都已出現在宴會廳,但沒人敢入座,應是在等待主席抵達。不久後主席到了,所有人皆魚貫就座。設席兩桌的概念是「大主管桌」與「非主管桌」。原本我準備走向非主管桌,也就是總監們那桌。

忽然,一個不知名的大主管喊住我:「你來坐這桌吧,主席喜歡跟臺灣人聊天。」眼看大主管桌只剩一個位子,我準備就座之際,沒想到,電光火石,一個遲來的別部門女性總監,就像綜藝節目玩大風吹一樣,竟一把將我推開,搶先一屁股坐下,一臉若無其事並帶著竊喜。一瞬間,所有人都望著我,因為全場只剩我一人站著。我冷靜地望向「非主管桌」,已經坐滿了,很好,那一刻,我成為全場焦點。有幾人微笑望向我,應該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情。

在那個當下,我只是不慌不忙,毫無尷尬地喊了服務生:「請幫我在這裡加張椅子好嗎?以及能否冒昧麻煩各位領導,一起擠一擠好嗎?」眾人聽我這麼說,很快地動起來,為我騰出一個空位。等待的時光特別漫長,那服務生不知去哪搬椅子,一直不見人影。而我就安靜微笑地,站在那名女同事旁邊,從她腦門看下去,清楚感受到她如坐針氈。椅子來了,我指定擺到她旁邊,與她比鄰而坐,坐定後,還親切與她點頭示意。宴會開始,我越是落落大方地與她交談,她就越感到心虛。

席間,她頻頻請我抽菸示好(是的,北京有些酒店是允許室內抽菸的),我也十分隨和地與之互動,彷彿剛才的尷尬都沒發生過似的。除了與我互動之外,她也開始積極與其他總裁級主管互動,逐一敬酒、以各種言語奉承,似乎為了掩蓋剛才的尷尬,積極到近乎狼狽。而我,只是安靜低調地,與其他主管輕快聊天,開朗回應他們對於臺灣近況的好奇,產業發展,以及我個人的背景經歷等。席間互動良好,而我簡練有禮、不亢不卑,沒把他們當領導,大家都是職業經理人。散宴時,我獲得同桌一半以上的大主管主動要求加我微信。

這其實也算不上什麼收穫,只是竟就這樣又參與了一場實境秀,也見識到所謂狼性:「喔,原來是這樣啊。」

貼文只為強調自己工作認真或討讚,這也太不純粹了

到了北京工作之後,當地生活與職場中,較常使用的訊息軟體是微信,而微信有個功能名為「朋友圈」,大致上也是用來分享生活記事、當日心情或發發牢騷。而在臺灣,就我的觀察,不論是LINE 或臉書,使用者的發文傾向大致都很平均:美食、奢侈品、旅行,雖然仍帶有些許炫耀的氣味,但大多是自我生活如流水的抒發,首重自我生活的營造;我們似乎也能比較真實地,透過社群平臺理解這個人大致上的生活型態或輪廓。

而在我北京的微信朋友圈中,目前幾乎有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都是同事。

然而,我發現到一種集群且鮮明的有趣現象。多數人都在談工作、加班,並毫無保留地展現「熱愛工作」的情懷,彷彿人越是累、越是越忙,就越要表現出快樂的樣子。然後,下方留言串就會受到許多人的讚美與追捧。而一旦要他們展現工作以外的生活面貌時,則是乏善可陳,拍攝的照片通常沒什麼美感也就罷了,他們發文中最常表達的情境是:「快說我美!快說我棒!快稱讚我!」這等於是在說:「我貼文就是為了獲得別人稱讚,而非單純記錄自己的生活或是自我取悅。」對我而言,這樣的發文動機實在太不純粹了。

不願公開在平臺上按讚,卻私下表示羨慕我的生活

相較於此,我的發文,大抵是我煮過的每一餐、看過的每部電影、讀過的每本書、一些用手機錄下的生活片段,都是無關緊要的瑣事,甚至有些廢。按讚數很少,原以為是同事們不感興趣,神奇的是,我已在無數個私下場合,碰上許多人對我說:「你煮的每一餐看起來都好好吃啊,好有儀式感。」、「你讀過好多書啊,看完你的讀後感我也想去找來讀了。」、「你拍的照片都很有意境,有學過攝影嗎?」姑且不論是否為客套或場面話,在我所處的職場關係中,這些同事似乎不習慣在社交平臺公開稱讚「娛樂行為」,好像稱讚了,就是認同這種「不積極向上、不加班」的生活方式。比起這樣,還不如時時刻刻提醒領導「我常加班、工作很辛苦」。以上是我從觀察中得到的結論,荒謬得令人失笑。

然而,我並非帶著輕蔑的眼光看待這一切,相反地,我想透過這等文化差異,認真深刻地多理解一些。前文提及的那名搶我座位的女同事,在那次之後,我也沒對她產生任何負面的刻板印象,在後來的工作日常中彼此也多有互動。透過理解我才發現,她是一名工作努力、認真、積極的現場主管,但很害怕被認為工作不努力、怕自己的付出沒被看見,所以一遇到有大主管在的場合,便會自然發作、積極地刷存在感,我還真有點同情她。這些人所展現的狼性,是否可能是源自於某種莫名的自卑感,只得透過積極的侵略性掩飾? 或亟欲希望得到他人認可,刻意展現出偽裝的自信?最終,只是緣求能確保生存罷了。

這些一再被摺疊而失去原貌的思想,變得失落與扭曲。於此,我得出了粗略的側寫:如何在職場中定錨,並識清真正的自己,始終是一門重要的課題,無論是何種人,無論身在臺灣或北京。而我,仍透過每一天的相處與觀察,持續地感受,並細緻地理解。一理解下去,才發現,發展遠比我想得還要荒謬與不可思議,簡直可以用鄉野奇譚來形容了。而我,對此興味盎然。

▲鍛鍊孤獨力,是張力中在張牙舞爪的職場中,處變不驚的方式。(圖/方舟文化提供)

◎孤獨力初級修煉 第二課:

第一步: 接觸新的人事物時,請務必捐棄過往的耳聞傳言、刻板印象與定見。有些真正的價值與機會,是來自於自身獨到的理解之後,才會如沙金般被細細地淘取出來,且專屬於你。

第二步: 說到底,並沒有所謂真正的文化差異,因為每個獨立個體,原本就帶有與生俱來的差異,包含自我價值觀與養成;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差異流入血脈中,無論好壞,都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理解它。

第三步: 越荒謬、越混亂、越無法理解,越讓人受不了,才是價值的奧義所在。如果你面對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充滿條理,你的機會在哪裡?

加入 @setn 好友 #怎能不讀書

【94要客訴】阿苗:徐巧芯全身精品!高虹安持大量人民幣2024.04.18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