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藍區」沖繩人瑞多,受訪時老奶奶說平時喜歡吃魚,習慣收聽廣播,不太看電視。(圖/中央社)
活得久還要活得好,是現代人追求的終極健康目標。根據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與Blue Zones(藍色地帶)研究等權威機構的長期追蹤發現,全球長壽又快樂的高齡者,其實都遵循著幾項共同原則,這些習慣看似簡單,卻大大影響了壽命與幸福感。

▲歌仔戲國寶藝師廖瓊枝,圖為她過90歲時的場景(圖/中央社)
1. 建立穩定人際關係,快樂活更久
根據哈佛自1938年開始的長達85年研究指出,穩定、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影響快樂與健康的最關鍵因素之一。研究主持人 Dr. Robert Waldinger 強調:「不是金錢或名聲讓人活得開心,是你與他人的連結。」這包括家庭、朋友甚至鄰里互動。
2. 找到生活目標,「有意義」就有能量
在 Blue Zones 調查中,無論是日本沖繩的「Ikigai」,還是哥斯大黎加的「Plan de vida」,有明確生活目標的人明顯壽命更長。每天有動力起床,哪怕只是照顧植物或幫孫子接送上下學,都能帶來正向影響。
3. 日常活動量大,不用當運動員
長壽者並非每天上健身房,而是透過自然生活融入活動,例如散步、下田、爬樓梯等,讓身體保持流動狀態。Blue Zones 指出,這類「無壓力的日常活動」比高強度健身更持久且有效。

▲藍區居民普遍攝取大量蔬果、豆類與全穀物,肉類攝取則為輔。(圖/農糧署提供)
4. 以植物為主的飲食是共通點
藍區居民普遍攝取大量蔬果、豆類與全穀物,肉類攝取則為輔。像沖繩老人常食用紫地瓜與海藻,地中海地區則注重橄欖油、堅果與蔬菜,這些都與低慢性病、高壽命有明顯關聯。
5. 情緒穩定與減壓策略不可少
許多長壽者都有固定的放鬆方式,例如午睡、冥想、祈禱、與人聊天或園藝。這些都幫助減輕壓力,讓心情平穩,降低身體發炎反應,進而延年益壽。
健康小提醒:從今天起,打造屬於你的長壽幸福人生
無論你目前幾歲,改變永遠不嫌晚。從建立深厚人際關係、找尋生活目標,到調整飲食與活動習慣,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是全球長壽人士共同遵循的生活哲學。哈佛研究與藍色地帶的經驗提醒我們:活得健康、快樂且有意義,才是真正的長壽祕訣。現在就從一個好習慣開始,為自己的人生加分!

▲更多健康訊息請搜尋【祝你健康】(圖/《祝你健康》提供)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lYx8vM4PbE&t=333s
▼「5大水果」:糖尿病、腎臟病放心吃!譚敦慈示警「2時間點」:別吃水果!恐害脂肪肝、血糖難控制!(影片源來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