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交通部今日舉行「520周年施政成果記者會」。(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台灣交通事故頻傳,行人每天走在路上都得提心吊膽,過去被國外媒體形容是「行人地獄」,至今該項標籤像黏了強力膠般,撕都撕不掉,今日交通部於公路局新竹區監理所桃園監理站舉辦「520周年施政成果記者會」,有媒體詢問行人地獄部分,該如何解決,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行人地獄是兩三年前國外媒體形容台灣的,他認為「見仁見智」並強調台灣交通環境還有很多需要改善,會努力落實道安三支箭政策。不過,這兩年也很明顯感受到車子停等行人比率愈來愈高,且今年1至3月行人死傷數據也創有紀錄以來史上最低,雖然數據下降,但改進步伐仍要持續努力。

▲交通部「520周年施政成果記者會」形象影片,女子提到過馬路時大家都會主動提下來,「感覺每天的小確性就是從這裡來的」。(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今日記者會一開始,交通部播放520周年形象片,片中一位女子分享現在過馬路時大家都會主動停下來,認為蠻窩心的,「感覺每天的小確性就是從這裡來的」對此,會後有媒體問到,什麼時候「行人過馬路變成小確性了?」對於台灣擺脫不了「行人地獄」的標籤交通部有何回應。

▲陳世凱表示「行人地獄」 已經是兩三年前國外媒體報導對於台灣的形容詞,他認為「見仁見智」。(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陳世凱表示「行人地獄」 已經是兩三年前國外媒體報導對於台灣的形容詞,他認為「見仁見智」,不過他也承認台灣的交通事故比例比其他國家高,台灣的事故死傷人數也確實比其他國家高,不過也可以發現,其他國家不會像台灣一樣,有這麼多的車,或是機車,這是台灣現有的狀況,「台灣交通確實需要改進,不論交通、教育、監理等層面,但政府真的很努力,四年用四百億的預算,在各地建設庇護島等設施」道安三支箭政策都努力在做,也希望車輛有更明亮的視野,也就是汽車隔熱紙的規範,6月指引就會上路。

▲陳世凱說近年明顯感受到駕駛願意停讓的比率愈來愈高,不過「停讓不是文化,而是法規的限制」。(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對於「小確幸」陳世凱說這一、二年明顯感受到駕駛願意停讓的比率愈來愈高,不過他強調,「停讓不是文化,而是法規的限制」,本來就必須要停讓。行人安全的改善交通部會持續推進,且數據上也可以看到,今年行人傷亡1至3月的數字都創有紀錄以來歷史新低,目前台灣的交通環境大家還不滿意,改進的步伐還是會繼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