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吃清淡也沒用!血管仍硬化 醫揭「隱形殺手」:心梗機率狂飆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飲食清淡也可能血管硬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熬夜、久坐、壓力大會引發慢性發炎,恐大增心肌梗塞風險。(圖/PIXABAY)

▲飲食清淡也可能血管硬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熬夜、久坐、壓力大會引發慢性發炎,恐大增心肌梗塞風險。(圖/PIXABAY)

有些人飲食清淡,膽固醇檢測也正常,卻出現動脈硬化風險,其實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熬夜、三餐不定、吃得急又甜、久坐少動等,會使免疫系統產生過度反應,進而造成慢性發炎,斑塊變得不穩定,大幅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

黃軒在社群平台提到,動脈硬化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例如睡眠不足或長期熬夜,身體無法得到充分休息,免疫系統自然就會「當機」。而飲食不規律、攝取過多精緻糖分也要注意,導致血糖快速波動,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吃太快也可能造成消化不良,進而影響腸道健康。

再者,缺乏運動會讓新陳代謝變慢,血液循環不良,容易引發慢性發炎,而「情緒壓力」也是誘因之一,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進而抑制免疫功能,加劇發炎。腸胃也攸關身體健康,若有腸胃不適、便秘、胃脹氣,腸道菌群失衡會影響免疫系統的穩定性。

黃軒解釋,根據2025年發表在《Cells》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動脈粥狀硬化不只是膽固醇堆積的問題,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才是關鍵。當免疫系統長期處於備戰狀態,會導致全身性慢性發炎,使血管內壁受損,進而促使膽固醇堆積,形成危險的動脈粥狀硬化斑塊。

而製造抗體的B細胞,甚至誤將膽固醇當成「敵人」,產出錯誤的抗體,加劇發炎反應,而戰士T細胞在長期應戰後,也會出現「免疫疲憊」,導致斑塊變得不穩定,大幅增加心肌梗塞風險。除了免疫系統的內亂,血管健康守護者「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在長期發炎壓力下,會發生表相的轉變,可能變成危險的「泡沫細胞」或「骨化細胞」,甚至分泌大量膠原蛋白,使斑塊變得硬又脆,增加斑塊破裂的風險。

黃軒提醒,若想對抗慢性發炎,可從生活習慣改善,例如每天喝一杯優格,有助於平衡腸道菌群、吃飯多咀嚼幾下,放慢進食速度,幫助消化、晚上提早睡30分鐘,身體休息幫助修復受損細胞、飯前先吃蔬菜,有助於穩定血糖、每週快走三次,促進血液循環。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賴清德赴台南視察農損、漁港漁船受損情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