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有成!限制捕撈額度 太平洋北方黑鮪數量漸漸恢復

台灣配合國際減少大魚捕撈數量,漁業署今天表示,根據ISC資料,台灣漁民主要捕抓的太平洋北方黑鮪,2024年全球可望達成復育目標,達到1950年開始捕抓前的6.7%。

太平洋黑鮪(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漁業署11日表示根據ISC資料,台灣漁民主要捕抓的太平洋北方黑鮪,2024年全球可望達成復育目標,圖為太平洋黑鮪。(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農委會漁業署表示,台灣主辦的第19屆「北太平洋鮪類及類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11至15日召開,除台、美、加、日、韓等會員國漁業資源研究學者專家外,國際漁業管理組織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保育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國際水產品永續基金會(ISSF)等與會。

漁業署指出,近50名專家共同評估北太平洋長鰭鮪、黑鮪、旗魚類及鯊魚等高度洄游魚種的漁業資源狀況,其科學評估結果,將作為中西太平洋漁業管理組織(WCPFC)及東太平洋漁業管理組織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IATTC)訂定鮪魚管理決策的依據。

ISC副主席、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水鍇接受電訪表示,對比1950年之前人類尚無漁業捕抓太平洋北方黑鮪的資源量,到了2016年全球資源量只剩當時的3.3%。

因此ISC建議管理方案,由WCPFC的北方委員會(NC)抉擇,WCPFC通過後於2015年施行,希望2024年可恢復到1950年前資源量的6.7%,2034年則恢復到20%。

張水鍇說明,先前魚變少,跟日本、韓國、墨西哥抓很多30公斤以下小魚有關,因此管理方案分2類,首先前述抓小魚的國家捕抓量必須減為2002到2004年平均值的一半,復育有成效。

其次,抓大魚的國家包含台灣,年捕抓量不能超過2002到2004年平均值,台灣這期間是1000多公噸,2018年是381公噸(全球1萬490公噸),今年則是480公噸以上。

張水鍇指出,過去漁民稱數量變少時,東港抓的量不多、但是都是很大的魚;最近量較多,但是不大,表示小魚活過來了,資源慢慢恢復中、是好現象。

他說,台灣與日本的研究成果成為評估這個魚種資源最重要的兩個科學依據,促成通過捕抓幼魚國家的捕抓量減半這項重大管理措施,台灣在會議上的堅持是重要因素。

為持續復育效果,他說,9月WCPFC的北方委員會將以這次科學研究調查結果,訂定各國捕抓配額,最終配額訂定也會確保復育目標值不受影響。

ISC評太平洋北方黑鮪復育可達標由台灣主辦的第19屆北太平洋鮪類及類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11日起舉行,ISC副主席、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水鍇(前排左5)表示,ISC評估2024年全球的太平洋北方黑鮪可恢復到人類捕抓前資源量的6.7%,且台灣的貢獻大。(漁業署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08年7月11日

▲由台灣主辦的第19屆北太平洋鮪類及類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ISC)11日起舉行,ISC副主席、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教授張水鍇(前排左5)表示,ISC評估2024年全球的太平洋北方黑鮪可恢復到人類捕抓前資源量的6.7%,且台灣的貢獻大。(圖/中央社)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防兒少性剝削!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修法審查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