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鄧麗萍(今周刊)
祕密基地的開始,既是一種延續,也是一場新長征。
當二○一一年底「紙風車三一九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全台巡演完成,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圓神出版社董事長簡志忠請紙風車團員出國玩,在峇里島的風光明媚中,簡志忠、吳念真、柯一正和李永豐四位歐吉桑,在午餐時閒聊起來,「接下來要做啥?」
「我們來做偏鄉課後輔導。」簡志忠對著紙風車的老夥伴,雄心壯志地說,「在每一個鄉鎮,都設立一個祕密基地!」簡志忠講完,其他三人倏地站起來,李永豐啐罵一聲「×!」一起轉身走掉。
這一步,一旦走了就不能停
但到了晚餐時刻,李永豐忍不住嘮叨:「你知道這代誌多大條嗎?」「這一步走下去,就不能停啊!」此時,簡志忠暗笑,「這些蠢蛋又上鉤了!」
從峇里島回來後,他們反覆討論非常多次,因為攸關孩子,責任重大。簡志忠比較樂觀,「做了十年、十幾年,這些孩子長大了,在外面工作,說不定會回來幫忙。」吳念真相對悲觀,「我認為還沒看到的事情,都不成事實。這件事只要做下去,責任都必須要扛。」李永豐也有點擔憂,「三六八巡演(紙風車三六八兒童藝術工程)還在進行中,有沒有餘力再去做這件事?」
這時,吳念真的腦海裡,浮起一樁舊事:在三一九巡演期間,他曾收到來自西邊靠海偏鄉一位老師的長信。
信裡說,村子裡從沒有這樣的表演,他帶學生看演出,小朋友們很興奮;然而,就像一場晚上的煙火,放完後,這地方還是沒有改變。如同每個偏鄉的困境,很多父母出外討生活都很晚回家,或久久回家一次,孩子不是隔代教養,就是外配的小孩,乏人照料。下課後,孩子們就去廟口或遊樂場閒晃,很容易染上如吸食K他命的壞習慣。
孩子們回到家,功課遇到困難也無人聞問,漸漸地,跟不上進度,學習意願被磨滅。那位老師感嘆自己無從改變這些事實,「他問我們,如果願意的話,是不是能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麼?」
吳念真一直把這份無奈記在心裡,「對我個人來說,我們都是能力有限的人,我們不是當總統,不是當教育部長。」他感嘆說,像三一九、三六八巡演,已經是很辛苦的工作,到處募款欠下很多人情債,過程中還遭遇到拒絕,以及公部門的冷漠。「我們何德何能,能改變什麼?」
這件事,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做
儘管如此,一三年這群「蠢蛋」還是決定投入這場「一旦開始,就無法停止」、比全台鄉鎮巡演更艱難的長途跋涉。他們決定先做出來,讓大家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再匯集所有人的力量做下去。
「我的人生,喜歡一群人做一件事。」吳念真覺得,「一個人做一件事,當你掛掉的時候,這件事情可能就終止了;如果一群人做一件事,你掛掉,其他人都還在。」祕密基地是對孩子的責任與承諾,那是很長遠、很長遠的事。
他們的理念是:用最少的人力幫到最多的孩子。祕密基地的開銷包括課輔老師鐘點費、孩子餐點費、交通費等,每個基地照顧二十至三十個孩子,一個基地一年開銷約八十萬元至一百二十萬元。簡志忠指出,目前協會僅聘兩名行政人員,負責協調全台二十一個據點,讓行政開銷降至最低;募到的錢,想盡辦法要留給孩子用。
簡志忠如此期待著:祕密基地的孩子,如果現在十三歲,十年後,有一個人可以回來教一堂課;十五年後,開始有一個人每月回捐一千元,也許二十年後有一個人可以捐一百萬元……。或許那時候,他們這群發起人就可以安心退居第二線了。
從孩子的第一哩路,到孩子的祕密基地,明知路漫漫其修遠兮,然而,這群歐吉桑卻說:「為了下一代,我們什麼事都願意做。」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63期)。
本文相關》
歐吉桑吳念真一起幫助偏鄉兒童築夢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爸爸,媽媽怎麼都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