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收到糞便潛血陽性報告別輕忽,胃腸肝膽科醫師吳宗勤提醒,恐是癌前大腸腺瘤息肉或早期大腸癌的徵兆。(圖/PIXABAY)
收到糞便潛血陽性報告,千萬別輕忽。胃腸肝膽科醫師吳宗勤提到,糞便潛血陽性代表腸道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出血,應儘快接受大腸鏡檢查,出血除了來自良性痔瘡或肛裂,也可能是癌前大腸腺瘤息肉或早期大腸癌的徵兆,這類個案罹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族群高出20至30倍。
吳宗勤在臉書粉專指出,收到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陽性」報告,許多人會懷疑是痔瘡所致,甚至質疑報告的正確性,試圖再檢驗一次,都是錯誤做法。糞便潛血陽性是身體發出的「紅色警訊」,代表腸道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出血,雖然出血可能來自良性痔瘡或肛裂,但也可能是癌前大腸腺瘤息肉或早期大腸癌的徵兆。
吳宗勤指出,根據國健署統計,約有一半的糞便潛血陽性個案,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有大腸息肉,在他個人的統計上,幾乎是超過80%有腺瘤,每20人中就有1人(5%)的陽性個案,確診為大腸直腸癌。而糞便潛血陽性個案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族群高出20至30倍。一旦報告呈陽性,應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
吳宗勤提醒,糞便潛血陽性卻未進行大腸鏡者,大腸癌死亡風險增加64%,若延遲超過6個月才做大腸鏡,罹癌風險增加30%,若延遲時間超過1年,罹癌風險高達2.8倍。而大多數大腸直腸癌都是從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過程通常需要5到15年,若能及時切除癌前病變,就是阻斷癌症發生的關鍵。
而早期大腸直腸癌幾乎沒有症狀,感覺身體健康,但不代表腸道內沒有潛在問題,且腫瘤或息肉的出血往往是間歇性,糞便不會每處都沾有微量血液,即使後續檢查結果呈陰性,也無法否定初次陽性結果的重要性。早期發現與治療,大腸直腸癌的5年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別讓一時鐵齒,變成延後病情的遺憾。